□ 周太生
程茂辉是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一位豁达善良、心胸开阔的老农民,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之相遇相识。
2015年暮春时节,到黄山区三口镇境内黄山夫子峰下的小村尚书里旅游采风。我们脚踏山村小道,步行溪流林间,沿着有些坡度的弯曲小路走进村落,农家院落里两只卧着的黄狗站起身来,盯着一行不速之客高声吠叫,警惕地守护着寂静安宁的村庄。
“乱叫什么!”随着一声喝止,两只黄狗停歇了吠声,循声望去,一位个子中等、身材瘦削、理着平头的古稀老者从竹林拐角处迎面而来。老者一双眼睛充满睿智炯炯有神,得知我们一行人是来村里观光采风的文联友人时,便十分热情地伴随而行,主动给我们当起导游解说员。
谈起家乡小村——尚书里,他眉飞色舞满脸兴奋地向我们介绍当地村情民风,从尚书里村名的由来到隋末乱世工部尚书胡裕隐居此地;从当时当地产有白茶能治奇病到现在毛峰猴魁茶的制作加工工艺;从当地山村发展看如今国家进步……他兴致勃勃、侃侃而谈。乡村长年的辛勤劳作,并未磨消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也未能消隐他的睿智和机敏,说话时他表情微笑而轻松,腰板挺直而神情愉悦,充满无限活力。
程茂辉老人今年72岁,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1961年风华正茂的他,初中毕业于原太平县沟村中学。初中毕业回乡本想努力干一番事业,却因受家庭富农成分的影响和牵累,当兵不成,当小学民办教师也不行,想拜师学木工手艺也被师傅婉言谢绝。他只好老老实实与锄头为伴,以田园耕耘劳作为生,死心踏地修理地球,与村里很多后生一样,他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时光飞逝,几十年光阴一晃而过,年轻的后生转眼已成古稀之年淳朴善良的老者,回首往事,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忧怨或不悦,谈吐里能感知他胸怀宽广、心地善良,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钟情于家乡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溪流,每一处森林。
老人十分健谈,当他发觉与文联的某位同志似乎有些熟悉时,便用太平当地家乡土语与之对起话来;他说他爱用家乡话与人交流,家乡话是弥足珍贵的乡音,有熟悉的乡音才有令人感动的乡情,很多有识之士,出国留学或是外出工作,年少之时外出,两鬓斑白归来时仍然能讲家乡土语,乡音依旧不改,不忘乡音记着乡情,他们才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铭记乡音难忘乡情,是慈是善的表现,是赤子情怀。老人关于乡音乡情的诠释、见解和感悟,令在场的人们大加赞赏与认同。
程茂辉老人与我们边行边聊,他不仅赞美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进步和民族富强,人们如今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也夸奖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狠抓反腐倡廉,既打老虎又打苍蝇、真抓实干的果敢作风,他说反腐工作不抓不得了,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也拥护中央这样的做法。
听尚书里这位农村老者的话语,我无比钦佩他的知识面之广、觉悟之高以及敏锐性之强。作为一名农民和老者,他思路清晰,对世间之事有着十分正确的见解和思维,令我刮目相看。一位同行的朋友说:如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谁会相信一位山村老者会有如此高的素质与觉悟呢,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问程老这些感悟从何而来,他说他爱看电视里播报的新闻,爱听收音机里各式内容的节目,也爱与人谈心交流,所有这些国家大事、民间小事和乡间趣事大多是从电视和收音机里以及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程老是老牌的初中生,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也乐于思考,既是村里有思想有文化的智者,也是热心肠重情义有威望的老者。
程茂辉老人一直陪伴着我们向村后的山坡缓缓行进,一片梯田展现眼前,程老介绍说这就是尚书里的梯田。放眼望去,梯田崖畔和埂上嫩黄的野菊张着美丽的笑脸欢迎我们,野菊也以这样艳丽的姿态和方式把这片梯田装扮得更显诗情,更有画意。尚书里的这片梯田,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景点之一,层层梯田错落有致,一条条窄而隆起的田埂,一块块打理平整浸润水中即将春种的田地,似版画家以刀代笔在这里精心雕刻的板画,画面上的线条、色块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之美;又似泥塑大师倾注心血精心拿捏制作的梯田艺术造型;也仿佛水墨大师洋洋洒洒神形俱佳的梯田水墨画作。立于尚书里如画的梯田近处,程老说:梯田面积再大一点就更美了。我思忖:这里虽没有云南元阳10万亩梯田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也没有垂直高度1000多米、近700层的浙江云和梯田跨度之大、震撼之强、雄伟壮观,但尚书里梯田地处黄山夫子峰下,群山环抱其间,绿树花草掩映,地理位置独特,梯田形态小巧别致精美,置身其间顿觉神清气爽;远望能观黄山数峰美景,近赏梯田小巧雅致如诗如画,令人赞不绝口。
环顾山村尚书里,一个在当地区级地图地标上也难以找寻地名的村庄,十多户人家散居在绿树掩映的山坳里,夫子峰山涧一条清澈的溪流从村中潺潺流过,一夜小雨刚停,村落里的小路、树木、野草散溢着湿漉漉的水汽,远山近处在白色绸缎似的雾霭笼罩里若隐若现,小村尤显宁静恬淡。这里空气仿佛被过滤一般,清新纯净得无一点杂质,如洗的碧空蓝天,醉人的馨香气息,置身尚书里有居而忘归、乐不思蜀的意味和快感,我羡慕村里的人们,能奢侈地呼吸含氧充沛夹有植物清香的空气,尽情享受大美黄山赐予当地人们的自然美好生态。
尚书里三个字也让我体味思酌;一个村落的名字总有其来历和含意——尚书里使人想起封建王朝的达官显贵;尚书是旧时朝野对高官职位的称谓,旧日尚书相当于如今中央部长一职。程茂辉老人说:据传,隋末天下大乱时,工部尚书胡裕为避战乱祸端,逃遁隐居此地,因胡裕为人低调谦和,为官清廉,后人为纪念他,便将这里取名尚书里。
总之,将小小村落与一个尚书联系起来,就有点意思,有些味道,值得探寻。
回顾过往,胡裕是传说中的一名尚书、一位清官,而尚书里却是眼前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好乡村。尚书里之行,我们不仅铭记住美好乡村尚书里,同时也把智慧、温和、开朗的程茂辉老人记在心中。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没有什么风景比心灵的风景更美。当文联采风的朋友们围拢在程茂辉老人四周,听他侃侃而谈尚书里的今昔变化,人们日子越过越美好时;听他的人生感悟: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时,面对这样一位乡村老者,我感慨万千:程茂辉老人不也正是尚书里一处美好的风景吗?他正以其暖暖的热情欢迎和感召着我们。
新闻推荐
□ 记者 樊成柱晨刊讯 2月24日,记者从市科协了解到,黄山籍留学生徐路遥在2月16日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光学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上,荣获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