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斯特
正月初一,族人都要到祠堂拜族谱,以叙人伦,序昭穆,震天的鞭炮表达对先人的崇敬与思念。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本是温馨的一幕却变了,拜谱仅仅留存仪式,更多的似乎是炫耀谁家的鞭炮更长、更响,大家谈论的话题更多聚集在去年你赚了多少钱,他发了多少财,在于谈论头天晚上(除夕)在牌桌上你赢了多少,他亏了多少。甚至说“昨晚输了七八千”,不是惋惜,似乎更像一种炫耀。而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或者说漠然了。
联想到村里有三兄弟,曾经因为父亲生病不得不辍学,一起外出打工,抱团取暖,也曾让乡人夸耀。然而,今年回家却听说兄弟反目,说出来的原因让人无比心酸。哥哥为了承包一个项目,竟把曾经承包的弟弟给挤走。但是这个项目只不过是浙江老板丢给他们的一个毒性非常强的电镀项目,甚至于老板连如何电镀的配方都无法提供,只是让他们在这剧毒的项目上自己去配方……不过几万元的利润,让兄弟现在形同陌路,而用自己的身体为老板赚钱。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再有一位老乡,每月有上万元的收入,但是为了钱,为了一夜暴富,打老虎机、买彩票,最后连回家的勇气都输掉……
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美好的生活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财富上。当拥有物质财富,却丢掉兄弟情谊,甚至乡里温情,这似乎不成比例。
拜年时遇到一儿时玩伴。二十多年在上海打拼,现在成为一小包工头。穿金戴银,表现出十足的优越感,谈论的是和温州老板打牌时的土豪劲,以及赚取上海人金钱的小聪明。
我有些惆怅。
经济基础的确很重要,但是只有金钱,却似乎欠缺了一些。
我的家乡曾经因为几个乡绅的存在,表现出对于传统价值的坚守,对于读书的推崇,对于土地的敬畏,对于自然的关怀……简单却不失温情。虽然社会的进步,城市对乡村的包围,评价标准有多重,但是乡村自我的价值却似乎不可以“沦陷”。
这一点似可以从越来越红火的乡村旅游中得到证明。今年春节,徽州乡村的年俗、乡村的田园风情、乡人的淳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以至于有火爆的趋势。不独黄山,全国皆然。人们之所以对于乡村有如此热情,有如此向往,就在于乡村寄托了人们对于乡村价值的理想,对于城市喧嚣的排斥,对于城市浮躁的突围,甚至于对于因为环境问题钟情的天然、无公害的、有机的食品……这也正是乡村的价值所在。
尽管现在春节的年俗已经有些变味,不再是自我的精神回归,而是一种人为的仪式,如同孔子所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今天的年俗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为他人的表演。但是这种乡村的价值依旧为人们欣赏。
其实,当乡村失去自我,趋于浮躁时,乡村自我的价值就丧失了。而这时,在城里找不到安全感的打工者,回归乡村也找不到归属感。
龙应台曾说,精神上的流浪是最为悲惨的。
当乡村关注的焦点全部集中在物质财富时,我们其实已经失去了许多,乡村也失去了自我独特的价值。
记者感言:乡村之所以成为乡村,就在于和城市的区别,就在于其特质。乡村既不能作为仅仅被欣赏的对象存在,也不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丧失自我,尤其是乡村的文化。
今天人们在谈论中国乡村将成为奢侈品,其中主要的是对于乡村价值消失的惋惜。人们之所以对乡村寄予向往,之所以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在于乡村价值中那淳朴的精神。
或者,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只是那些基础设施,那些物质的东西……
新闻推荐
□ 记者 冯 劼2月17日,为期4天的徽州区“上九庙会”新春首场招聘会落下帷幕,该区有54家企业挂牌招聘,31家企业进场,现场求职人员达2100人,达成意向328人。现场还开设人社民生...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