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清理路面、清除杂草、修剪绿化带……连日来,在歙县郑村镇郑(村)棠(樾)旅游公路上,随处可见当地群众整治环境的身影。“把环境搞好了,不仅自己生活更舒服,而且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心情肯定会更加舒畅。”郑村村民胡新民正在清除公路沿线的杂草,豆大的汗珠从她的脸颊一直滑落到颈脖。
围绕“活力、实力、和谐、魅力、绿色”文明创建目标,歙县郑村镇以“创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示范村”以及“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文明创建活动,真正让文明创建过程变成全镇整体文明程度大提升的过程。
该镇以开展“四大整治”、节点建设活动为契机,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郑村大桥维修、新建了滨江大道、丰乐河郑村段拦河坝、郑村、棠樾徽派公交亭,高标准建设了经一路、景区绕村公路,拓宽并重新浇筑了郑棠线柏油路,沿线非徽派建筑改造168幢,农户院落、围墙改造15户,并实现了网络线路下地,使慈张线、郑棠线、国债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周边5个村庄的基础设施、环境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创建中,郑村镇还结合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投资128万元配置了环卫设施220处,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并组建了15人的镇村清扫保洁队伍,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日产日清,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日处理生活垃圾3.5吨到4吨。郑村镇还规定每年投人文明创建的固定经费不少于20万元,确保各项文明创建活动正常开展。
资源合理开发,反哺文明创建。该镇棠樾村依托当地丰富的古牌坊、古民居资源,成立了棠樾牌坊群古民居开发中心,将18幢古民居纳人旅游开发,年收人达7.5万元。村委会及开发中心利用旅游收人重新投人到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而文明创建成果反过来又推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凌利兵胡家伟·
新闻推荐
为突出农家特色、打造农家乐品牌,日前市妇联与歙县妇联为该县首批10户“徽娘农家乐”命名授牌,并开展技术培训。图为郑村镇黎明村的美丽“徽娘”。余勇/摄...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