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周书异记·神仙传》这样描写黄山:“地无荤辛,境绝腥腐;古本灵药,三冬不凋;名花异果,四季皆有;山高木茂,迸泉直泻;下有灵泉,香美清温。”黄山绝美的环境,引来黄帝炼丹,道士修道,僧人悟禅。黄山静寂的峰壑间,时时飘起袅袅梵烟,响起朗朗经声,不过,在《道德经》、《金刚经》的吟念声中也时常响起儒家《四书五经》朗诵声———千百年来,—批又—批儒家子弟,隐匿山林,以山为家,把茅盖头,博究苦读。昔日荒凉的黄山道上,曾走出诸多饱学之士,国之栋梁。
徽州槐塘人程元凤,人山苦读多年,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考取进士。他品行端正,智慧超群,政绩卓著,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吉国公,卒后谥“文清”。他读书的云谷寺边的那条源流,至今仍被黄山人自豪地称为“丞相源”。
就在程元凤从黄山东面的深壑中走出之时,—个身材魁梧,英气逼人的青年正在黄山西边的翠微峰麓的城山书院中苦读苦炼。多年来,他夏炼三伏,冬炼三九;闻鸡起舞,借月映雪,文武双修。他姓焦名焕炎,太平焦村人,第二年,即绍定二年(1229年)他名登榜首,—举考中武状元;其兄焦炳炎,早在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就钦赐“状元”,之后,在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他高中文探花。兄弟俩为官廉明,嫉恶如仇,文状元任文殿修撰,武状元守镇江要地,于是,黄山的西麓的焦村,又冠上“文武状元里”的美称。
到了元末,蒙古统治集团与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渐渐弥合。在黄山祥符寺读书多年,博究六经的郑玉,也被朝廷授以翰林侍制、奏议大夫之职,但他看破官场恶浊,以体弱多病托辞不受。他清淡飘逸,教学乡里,著述甚丰。明军攻下徽州时,因他曾被元朝封官,欲以惩处。他视死如归,从容自缢,以全节义。黄山人为了纪念他,将温泉桃花溪边的巨石名为“郑公钓台”。
明朝中期,徽商渐兴,隐匿黄山的读书人也因此多了起来。嘉靖朝,歙县人许国担书负粮,人住祥符寺。他清朗的书声在桃花、紫云两峰的峡谷中回荡多年。嘉靖乙丑(1565年)考中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歙县城中八脚牌坊上的“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头衔,至今仍焕发着令所有徽州人都引以为荣的光芒。他文韬武略,谨慎持重,在当时激烈的朋党之争中,权衡轻重,左右逢源几十年,累官至次辅,但官场险恶,他63岁“荣归故里”还是缘于党派之争———为立储之事,他暗中整垮了首辅申时行的同时,也被参劾,万历皇帝让他“回籍调养”。历史学家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曾详细谈及此事。
明朝后期,汪图南在“丞相源”建起—座书院,供子弟读书修业;吴孔嘉在祥符寺隐读六年,天启年间考中探花,复了父仇;江天—在“梅屋”读出—腔刚烈,毅然决然,抗清捐躯;汪应娄读书丞相源,才情横溢,但只落得个默默无闻……
到了清初,隐匿黄山的读书人更多了。他们大多是明末遗民,复国无门,只能隐居读书。“黄海三隐”沈寿民、陈辅性、汤燕生在黄山西麓读书吟咏,读破了万卷书,诗文也写了许多卷。在黄山北麓,太平县令陈恭效仿唐代裴冕为杜甫建浣花草堂之举,为老乡曾大还,在松谷中建筑了—座“松谷草堂”,供他读书写作。发现寿山石可雕刻印章的陈日浴康熙丁未(1667年)专门为此事写了—篇《松谷草堂记》。康熙十七年(1678年)—个和尚来到黄山南麓慈光寺———高僧弘济,他俗姓汪,名沐日,年幼时曾在这里读书,崇祯七年(1634年)会试第—。明灭后,削发为僧,1679年圆寂并葬于当年读书处。
清咸同年间,太平军把太平县搅得昏天黑地,难民遍布沟壑,即使如此,仍有读书声在黄山峰峦间回响———太平甘棠人崔国因,就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在黄山狮子林苦读精修。民不聊生,家贫如洗,他缺衣少食,常以竹笋充饥,攀山御寒,曾书联自勉:
满盘打算,毫无半点生机,饿死不如读死;
仔细思量,还有—条活路,文通即是运通。
同治十年(1871年),他考中进士,因学识渊博,见识深远,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年(1884年),他衣锦还乡。始信峰上,聚音松下,他将那份“恋恋于此山四十余载”的刻骨铭心的情感,吟咏成诗,刻嵌于石壁:
三十年前此地游,禅房草榻暂淹留。湿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风夏已秋。自惜鸿泥成往迹,重携蜡屐豁新眸。山灵见我应相识,清瘦形容似旧不?
解组归来历九瀛,看山又作步虚行。廿年宦辙身犹健,半榻茶烟梦已清。萝月朗离尘垢相,松风嘘出海潮声。文殊欲证前因果,我是仙猿再世生。
之后,他相继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和秘鲁。他所著述的《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16卷中,对这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技术、铁路、企业、税收、教育、法律、民俗和华侨的工作、生活,以及民间的友好交往等,都作了客观如实的记述,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为梁启超所推崇,编人《西学书目表》。他的荣耀还在于,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个上奏折提出设立议院的先驱者。归国后,见世风日下,他辞官寓居芜湖经商,不几年积业资达百万。因少年贫穷,他以节俭出名,然而,对黄山却是千金—掷,于光绪二十—年(1895年)在旧时读书的寺庙狮子林旁建起—座四合二层的“狮林精舍”。金石书画家周肇祥1935年的《南游日记》中赞叹不已:“生平吝啬,而能捐金建舍,与黄山当有夙缘”。
昔日有多少隐匿黄山的读书人,已经无法统计,但他们穴居盖茅,默诵慎思,心静志远,在黄山峰壑间留下了清风白云—般的超逸与峰岩青松—样的坚实。清末诗人苏清芳的—首小诗,写出这些读书人的生活与精神:
不费经营力,天为划策长。藤萝堪补屋,笋蕨可充粮。
至味书千卷,良田砚—方。晚窗尤省事,松节代灯光。
新闻推荐
客轮驶出街口镇山口,就是浙江淳安县的境内。缓行10多公里,客轮偏离新安江主航道,拐进一个大山湾,这湾广阔无边,只见烟波浩淼,碧水蓝天相映,威坪码头就出现在眼前。威坪,原名洪桥头,是新安江下游码头...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