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玩得歌
数九寒冬,袖手弓身上屯溪老街,七拣八看,街头街尾走两遍,可心茶玩全无。拖沮丧步子,溜至玩友店铺,淘到一只锡茶壶,很大很重很黑很俗,爱不释手,兴奋激动心温暖,天也不觉得冷了。
说大,壶身极丰硕,高近八寸,肩宽近尺,尤其壶嘴方正硬朗,刚正不阿朝天翘,超出壶肩一寸,凛然高傲,一幅不可侵犯模样,任性到家。如此大壶,在锡质茶具中,堪称巨货,尊为壶霸,当之无愧。眼下虽说肩部微凹下陷,然那是饱经沧桑的岁月沉淀;说重,壶身稳笃厚实,一手拎沉重,双手捧才好,抱壶回家称重量,恰是11斤,一览众壶小,横扫轻巧,稳坐为王;说黑,壶的包浆一流,浑厚莹润的黑漆古,泛出乌亮光泽,虽有瘢痕累累,局部甚至不乏斑驳,却是极为成熟的外衣,是为光阴累积许久,才有的诱惑,令人垂涎;说俗,是拙朴到家的造型,宽整平肩,收腹束足,线条流畅。另有流与壶连接处,贴一长条补丁,四围满缀细密针脚,现出匠人的狡黠技艺,既以美感掩不足,又用补丁固壶嘴,一箭双雕。肩中央立直口,嵌内凹座盖。翻盖看,一圈圈致密鳞纹,以罗璇布局,数数足有八圈之多。可以想象每片鳞纹均是匠工心血汗水,敲出整壶,该是多少千锤百炼的工夫。肩沿焊四只小环,作软提梁根基,令人浮想联翩:是麻绳,是环链,还是内铁外藤的硬款?似乎都是又都不是。翻开壶底,犹如瓷器,居然也有圈足,不是立起,而是贴紧一片宽不盈寸的锡皮,而壶内还有四只铆钉相呼应,很有味道。
问卖家,壶出何处?答:黟县。原来是老徽州茶香氤氲深远厚重之物。看此壶既无小家碧玉的纤细,更无富庶之家的精湛,有的是汉子粗犷质朴的豁达,山人大大咧咧的猛烈,想必富家不用,文士不取,道家绝缘,唯有农家最爱,坚守不舍才对。如此推理,此为农家绝配茶器,满身泥土芳香。再以分量推论,一壶茶至少可供十多人享用,当为大户农家。想其使用场景,架柴灶烧?那是铜壶专长,与锡质似乎不搭;唯有专司盛茶,夏用生凉意,冬烘保温暖,才是最佳用场。再想泡茶情事,香一刻,热一时,醇一天,享用却是一世,那滋那味,用一个爽字描述,无论如何不够。
以锡与茶合作,无论作茶听藏茶,制茶壶泡茶,茶香均被严防死守,丝毫不外泄,可谓绝配,故而从前传统高端茶具,均为锡制,且大肆流行,非殷实人家无资质享用,道理兴许就在这里。再问此壶工艺,说是为三片所镶接,一片圈为身,一片敲为肩,一片立为口,三三互融,整出一大俗大雅之壶,工夫了得。遗憾的是,如今锡匠日少,锡具更涨。据说一只水瓶粗细茶听,工期要一周,卖价在千元,若再精工,价格更贵,以至市场锡具,新货高过老货,价位倒挂,见怪不怪。
壶到手,玩出许多感悟,说与其他藏友听。其人评点,说花钱千余元买此具,算是捡漏,我更是得意。回想买壶那刻,当时怦然心动,首先被包浆震慑,不能自已,黑乎乎一层,是多少岁月咬嚼的结果。其次是壶身,硕大稳笃,无可比拟。于是暗下决心,而口头故弄玄虚,甩出小聪明,与卖家调侃,挑出此壶粗糙拙劣,无图案雕工、无工匠落款之类毛病,最终杀价到位,手到擒来。心中虽不忍,然想到举凡玩友均有通病,脸皮也就厚了。壶到手,急归家,按惯例,一番冲洗擦拭完毕,再细细端详审视,里外察看,上下翻动,周身抚摸,那感觉真似神仙。
临了掏手机,找角度,拍照片,以祁红巷、茶店铺等元素,配搭此壶特写,计6张照片,编微信发朋友圈,释放喜庆,题目就叫:壶霸的故事。
新闻推荐
□ 刘吉祥晨刊讯 近日,黟县宏潭乡组织的送戏下村活动在宏潭乡塘田村农村文化广场上举行,一时间,锣鼓齐鸣,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了,又是在家门口,高兴!...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