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阳新闻 > 正文

探访全市规模最大的建筑产业化基地流水线上造房子

来源:济南日报 2017-07-05 12:46   https://www.yybnet.net/

你见过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吗?想象一下,今后的房子不再是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盖出来的,而是从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组装的……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日前,记者在全市规模最大的建筑产业化基地——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产业化基地看到,钢筋生产线、内外墙板生产线、固定模生产线等一应俱全,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不同寻常的是,从这里“走”出的并不是普通的产品,而是楼板、外墙、楼梯这样的建筑构件,这些构件制成后被运往施工现场进行组合、安装,最终形成一栋栋建筑。

“在生产线上造出来的产品,误差能够精确到毫米。”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施工环节从人工控制到机器控制,既减少了材料浪费,又避免了建筑质量以往“靠人品、靠手艺”的弊端,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显著降低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将工地搬到工厂“组装”一栋楼只需六名工人

“我们不改变建筑本身,改变的是建筑的生产方式。”中铁十四局产业化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建筑产业是以现场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缺点包括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等等。而装配式建筑则是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一种建造方式的变革,即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变“建造”为“制造”。“在传统的工地里,通常要有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人以及各类小的工种,而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则更为简单,基本上只有装配工人一个工种。原先搭建一层楼房大约需要四五十人,现在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就能完成,节约了大量人力。我们去年建成的基地宿舍楼,是中国铁建系统内第一个从研发、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主导的全装备项目,整个安装

过程仅有6名工人参与,项目装配率达到96.8%。”把工地搬到了工厂是装配式建筑最直观的特点。记者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产业化基地看到,这个全市规模最大的建筑产业化基地,建有办公室研发楼、实验室、大型钢结构厂房、自动化PC构件流水线、自动化隧道盾构管片生产线、自动化高铁轨道板生产线等设施,投产两年来已先后承揽了祥泰城、力高澜湖郡、龙湖春江郦城、龙湖春江悦茗、中建智慧城、万科幸福里、万科麓城、万科紫郡、万科城市之光、济阳小学、大华龙洞紫郡等26个装配式建筑项目PC构件供货合同,砼构件总量5.5万多立方(占济南全部市场份额的1/5),市场优势逐步显现。其中2017年年初中标的大华龙洞紫郡项目,是济南市第一批采用装配式三明治夹芯保温剪力墙外墙的商品住宅项目,该项目4栋装配式小高层住宅单体装配率均超过了45%。

此外,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中铁十四局还与万科、龙湖、海尔等大型地产集团以及中建八局、中建二局、中天建设、天齐、天元、济南四建、山东省建工等十余家建设单位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由粗放变精细

建筑构件精度可达“毫米级”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中铁十四局产业化基地共有4条生产线,每年可造15万立方米的构件。这么多的“积木”造好了,怎样才能组装成房子呢?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的大华龙洞紫郡项目,在施工现场看到一面预制好的外墙正被吊到在建的住宅楼上,两名工人将墙对位并进行支撑,再由其他工人在连接位置灌注浆料进行固定,这面墙就安装完毕了。

“装配式结构施工同现浇施工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装配式建筑充分利用了现代制造技术,将建造过程与信息化、工业化紧密结合,使得构件尺寸由厘米级精确到了毫米级,建造方式也由原来的粗放变得更精细,各个部件无缝衔接,就像品牌汽车工厂拼装一辆轿车那样,房屋质量更高,还

可以避免传统人工作业出现的平整度、空鼓、裂缝等质量通病。“以大华紫郡项目用的三明治外墙为例,它不需要现场再贴外保温,安装后主体和保温板同时完工,相当于减少了一道工序,既节约了时间,又不会产生脱落问题,一举两得。”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天气情况对施工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进入冬季,施工的效率就会降低,甚至直接停工不能干活儿。但工厂里生产预制构件就不一样了,不受季节的影响,做好后可以先放在工厂,使用时再去运输,也可以一边施工一边生产。”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从全部现场施工到预制构件装配,装配式建筑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木方、模板、钢管等原材料的使用及混凝土的浇注量,有效降低了噪声与PM2.5的产生,增加了绿色施工效益。

据测算,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节水约50%,降低砂浆用量约60%,节约木材约80%,降低施工能耗约20%。与此同时,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显著降低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当前,像搭积木、造汽车一样盖房子的愿景正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技术等的更新,被一步步向前推进。中铁十四局建筑产业化基地也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完备的产品链条、强劲的经营、生产和科研能力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按照“立足济南、扩展周边、联动发展”的经营思路,进一步加强市场对接能力,打造十四局建筑产业化品牌。

相关新闻

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让企业走得更好更远

为积极响应省、市“一带一路”战略,按照市城乡建设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鼓励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走出济南、辐射全省、走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认真履行服务企业的职责,想方设法让企业走得更好更远。

以山东乾元泽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积极响应中心提出的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走出去的号召,在临沂市莒南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计划总投资11.5亿,总厂区面积500亩。目前在建215亩,年产能10万立方米。为确保建厂顺利,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组织了部分装配式建筑方面的专家到临沂进行参观指导,就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等问题与工厂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就工厂的建设手续、扶持政策等问题与当地的住建部门进行座谈。

除乾元泽孚外,济南市还有多家类似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走了出去: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合肥市滨湖沁园公租房项目;山东万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威海经济开发区与威海城投联合投资建厂,计划年产能40万立方米;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北京房山建成并投产产业化生产线,与石家庄市城投集团在石家庄联合投资建设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兖矿集团合作,在邹城建设建筑产业化基地,这两家基地均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专业管理团队和生产技术人员;山东明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德州市临邑县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工业园。

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跟踪服务,确保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扎好根,落好户。(本报记者 谷青摄影 张一)

新闻推荐

中医院急救中心人员相互协调保障危急重症病人生命安全

本报6月29日讯(记者刘慧通讯员骆学勇)济阳县中医院急救中心自1994年成立至今,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目前,该科室拥有急救药品、药械配备齐全的救护车四辆,高学历、懂业务...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探访全市规模最大的建筑产业化基地流水线上造房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