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月26日讯(记者 王均薇 李青)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围绕报告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日照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抢抓蓝色机遇,增创蓝色优势,发展蓝色经济,努力为服务带动鲁南地区加快崛起、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贡献。
杨军在发言中说,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姜大明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篇贯穿了转方式调结构、谋长远抓重点、搞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要求,体现了战略性、务实性、创新性、统筹性,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山东实际,符合日照实际。尤其是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构筑包括鲁南城镇带在内的全省城镇体系,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出台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带动鲁南地区加快崛起,为日照和鲁南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加深理解把握全省过去一年应对危机保增长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加深理解把握省委、省政府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等新部署新要求,加深理解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牢记新格局新机遇赋予日照的重大责任,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抢抓机遇,努力开创日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杨军指出,刚刚过去的2009年,日照市大力实施中央和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增资、减负、提速、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一批事关日照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顺利规划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为日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日照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省委、省政府打造蓝色经济区、加快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日照发展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立足全球、亚太定位布局鲁南临港产业带,必将使日照加快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蓝色经济,必将进一步彰显临港产业的特色;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必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区域经济、市场、生态、环境一体化进程,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加快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双轮驱动”,必将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进一步明确日照在鲁南临港产业带中的区域枢纽、新增长极作用,按照“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着力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着力发展蓝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创新性,努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杨军强调,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突出抓好蓝色经济拉动,全面落实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部署,集中力量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重大项目的推进、服务和建设,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搞好配套产业区、商务区、生活区、基础设施工程等规划建设。积极做好新加坡日照国际海洋城的规划开发工作,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抓好港口和临港工业大项目拉动,继续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抓规划、抓投资、抓项目、抓落地、抓成效,尽快形成集聚态势和集群效应。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充分发挥日照港在鲁南临港产业带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推进临港临海大项目建设。要抓好转方式、调结构拉动,大力实施八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扎实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要抓好城镇化和县域经济拉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要抓好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拉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重点搞好鲁南临港产业区综合配套改革,在开放、合作、财税、金融、土地、科技、资源环境、城乡统筹等方面实现突破。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精心组织实施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深化巩固联合国人居奖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新闻推荐
近日,山东省正式公布了《山东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新办法对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标准调整为按每平方米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5%至8%征收。业内人士认为,该办法今年5月1日起实施后,比照现...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