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2月13日晚的合肥大剧院。在这个安徽省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最好的大剧院的舞台之上,烟台吕剧院最新重排的吕剧《江姐》闪亮登场。这是烟台海派吕剧第一次“走出烟台”,也是作为山东地方戏种的吕剧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走出去”,在省外的院线舞台上接受考验。
从事了大半辈子吕剧的老演员们感慨万千:过去,吕剧的“走出去”最多只是去过北京,大都是官方组织的参与全国地方戏的一些展演。大部分时间里,吕剧只是“墙内开花”,山东省内吕剧会演,一般是在济南热闹几天,说到底还是“孤芳自赏”。而此次去合肥,是借保利院线的平台,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进行院线演出,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突破。
从烟台到合肥,单程近900公里的路程,烟台吕剧院此行辗转十几个小时。满载舞台道具一辆车,60多人的演出团队一辆车。
11日凌晨,顶着港城的雪花,开赴合肥。11日晚,舞台道具和部分演职人员先期抵达,连夜卸车。
12日,车马劳顿的他们来不及多休息,整整一天的装台、布景、灯光、舞美调试等准备。
13日上午,演出前的走台“彩排”。13日17时,短暂休整后的演员进驻剧院化妆间,化妆、服装、舞美、灯光、音乐各步到位。
13日19时30分,大幕拉开,正式开演。22时,演出结束后第一时间,卸台、装车,收拾妥当。14日早,迎着合肥的朝霞,踏上返回烟台的归程。
算上往返的全部,整整四天的行程,他们是台上的演员或者台下的乐手,又是场外的装卸队、搬运工,也是舞台布置的工作人员,一刻不得闲。只为那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只为这吕剧的“第一次”,他们说:值得!很满足。
合肥大剧院年轻的工作人员许瑞雪一直在现场为烟台的朋友服务,她说,“只是听说过,不过终于有机会可以看看啦!”小许说,剧院早在很多天前就开始派发这部红色经典吕剧的宣传小册,不仅介绍剧情、主创,介绍烟台吕剧院的历史,而且还向当地观众“普及”了一番“吕剧”常识,“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的。最初的吕剧班子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
开场前,一对祖籍山东莱西的老夫妻持当晚的戏票匆匆赶来,已经八十岁的许老激动地说,十几岁就来了安徽,几乎再也没有现场听过吕剧,“听说有吕剧来安徽演出,太高兴了!早盼着这一天了,我和老伴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张票,一张一百元,值得,要是能多演几场就好了!”
当晚,合肥突降中雨,能容纳1500余人的合肥大剧院只坐了几百名观众。不过,专程前往合肥的市文广新局局长徐明却很开心:“咱们吕剧的第一次走出来,能有这么多观众冒雨前来观看,已经很不容易,这是咱们的地方戏,而我们演出的所在地是黄梅戏的故乡!”
《江姐》在上演。“老彭”遇难后的“江姐”和“双枪老太婆”一番对唱,台下已经隐约可闻抽泣之声。而当“同志们”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誓言铮铮之时,台下则是不约而同的掌声。“这戏经典,结合字幕,烟台吕剧的唱腔我们能听得懂,演得很好!”合肥当地的一位年轻女孩陈露说。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江姐”昂首站于红岩之上。
大幕随之落下,烟台海派吕剧“走出去”的第一次演出成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从家乡沈阳返回济南的李金羽在2010年12月31日与鲁能俱乐部高层沟通后,确定挂靴。知情人透露,大羽在处理完退役相关手续后,将在1月中...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