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訾言 实习生 吕鹏飞 赵俊杰
图一:户外运动时相互帮助是避免危险的重要措施 Osports供图
图二:山间救援需要专业人士和装备本报资料照片
刚出正月,济南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晴朗的天空、适宜的温度再加上刚刚冒出的绿芽,让驴友们的“野心”开始萌动。然而最近发生的几次意外提醒着我们,户外运动除了激情、装备、体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安全!安全工作要做到前面
傅学杰是济南蓝天救援队的负责人,他给记者打来电话,是因为前段时间在泰山附近失踪的那名驴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户外运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驴友遇险的情况屡见不鲜。户外运动并不是有一个登山包、一件冲锋衣,就万事俱备了。”
要想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绝非易事,“许多工作都要做到前面。提前排除危险发生的可能,要比危险发生时再去施救好得多,靠准备而不是靠应急。”傅学杰说。每次出发前,他和队友们都会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路线的信息,根据天气、难易程度选好特定的装备。领队要在出发前按照物品准备单,逐一检查队员的装备和携带物品。如果有关键装备遗忘,那必须补齐后才能出发。
参与户外活动,当然要提前掌握一定的知识,多看相关书籍,多查阅相关资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了解得越多,越能规避危险。”傅学杰说,“如果不熟悉路线或在外地,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找个向导,往往会事半功倍。”
团队协作很重要
一个人登山或者行走不熟悉的路线,是比较危险的。团队出行要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前面探路、后面收队、中间组织,让更多的人承担起确保安全的任务。
既然是团队出行,就要对成员有充分的了解,彼此信任,“户外活动每时每刻都存在危险,每个人的安全都和其他队友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有时候,你的命就掌握在旁边的队友手中。”没有经验的新驴友往往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周,很有可能埋下危险的种子。还有一些驴友,经历过几次活动后就对自己过分自信,放松了安全这根弦。
山永远是那座山,可是每个人却不一样。有的人体力好,有的人体力差。同样一个山崖,领队可能攀登起来不费劲,可是他身后的队友也许很吃力,甚至会遇到危险。傅学杰说:“这就要求队友们同进同出,相互扶持,保证每个人都能跟上队伍。驴友由于体力不支,在跟队时不慎坠下山崖是有先例的。”
对于着装要求,傅学杰强调,切忌在户外穿迷彩服,而要穿色彩鲜艳的衣服,这样遇到危险时有利于搜救人员迅速发现目标。另外,要带足装备、食物、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即便是多带一块巧克力或多带一件衣服,也许在遇险时就能多撑一天。野外最常碰到的伤病就是磕伤和扭伤,创可贴、云南白药、绷带等必备。除此之外,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体力状况的路线,并且提前做好体能的储备。
危险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从事户外运动的人,一定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切不可年轻气盛或自认经验丰富就大意,“危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傅学杰说。
整支户外队伍在行进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登山不是较劲,更不是体能比赛,很多年轻人容易产生比赛的想法,这是万万不可的。队伍的行进速度要比队伍中最慢的人再稍慢一点。
如果在野外遇到了险情或有队员受伤应该如何应对?傅学杰说:“遇险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马上报警,寻求救援。在拨打求救电话时,如果不能说清楚事发地点,就必须说清楚出发地点、经过了哪些地点、从什么地方开始迷路以及身边明显的标志物。打完求救电话后要原地等待,最好不要再移动。若有人受伤,则要记住报警时尽可能详细地报告伤者的伤情。在不能明确伤情的前提下,不要随便搬动伤者,更不要盲目施救,否则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在野外山间,通讯设备经常会由于山体屏蔽没有信号,这种情况下遇险,就需要领队或者体力好的队员外出报警,寻求帮助,其他的队员则在原地等待。
真正能带队的驴友应该具备以下三种能力:第一,急救能力和知识;第二,野外生存能力;第三,带队组织能力。“登山不是为了耍酷,安全到达,安全返回,才是最重要的。”傅学杰最后说。
户外运动 环保先行
户外运动安全重要,环保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只有人人都去热爱大自然,大自然才能回报给户外运动者更多。
资深驴友贾献
新闻推荐
济南农业部门负责人直言菜价大起大落是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有问题―――直供菜占七成或解决“卖难买贵”
作者:柴颖颖李松□本报记者 柴颖颖 李松前两年是“豆你玩”、“蒜你狠”、“苹什么”,去年是卷心菜、生姜、大白菜、土豆等难卖。一边是农民菜难卖,另一边是市民吃高价菜。“症结是小生产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