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山东器官捐献试点两年仅实现8例 人体器官捐献遇冷,瓶颈如何突破?

来源:新晨报 2012-02-25 11:53   https://www.yybnet.net/

◆晨报记者 杨晓妹 实习生 尹建华 济南报道

为进一步规范人体器官移植,中国红十字会、卫生部于2010年3月共同启动包括山东省在内的全国10省市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然而山东省自开展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两年来,仅实现了8例人体器官捐献,为何?器官捐献究竟遭遇了哪些“梗阻”?又该如何突破,记者进行了调查。受捐者:器官供体奇缺,90%的患者在等待中死亡

2月22日,齐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病房内,记者见到了马根国,一个普通的农民,自从一年前查出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也成为尿毒症)后,他变成了医院的“常客”。每周三次的透析,常让他难受得没有任何胃口,看着粗粗的针管,七岁的女儿常怯生生地问爸爸痛不痛;不间断地从济宁老家赶来济南做配型,他习惯了医生口中的“配型不成功”,不断燃起的希望,常常被浇灭。一年了,合适的肾源却还没找到,他常在想,家庭的担子该怎么继续挑下去,生活回应他的难道只有无尽的等待?

他告诉记者,今天他也是专门从老家赶来做配型的,这次的配型对象不是别人,是他结婚近十年的妻子。“我知道一旦配型成功,摘除一个肾对妻子身体来说是个很大的伤害,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一年来的透析已经花掉5万多,等社会捐献的肾脏花费更大,我们拿不起这个钱了。况且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尽快好起来……”马根国说得很慢,很无奈。

在山大二院,一个61岁的母亲,为救36岁的儿子,毅然捐出了自己的一颗肾,2月20日的移植手术很成功。2月21日,肾移植科护士长张荣梅说:“直系三代以内的血亲配型成功率最高,这个小伙子算是幸运的,母亲奋不顾身地救他。虽然儿子当时于心不忍 ,不愿意接受母亲的肾,但是做母亲的哪个会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啊?”

而隔壁病房的张女士,自从去年四月份 查出尿毒症后,家里一度债台高筑,无奈却一直等不到合适的肾源,只能靠每周进行透析维持虚弱的生命。

齐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崔先泉医生表示,由于供体缺乏,90%以上的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死亡。他告诉记者,每年在他的科室等待肾源的患者有1000多人,但临床上能够成功进行器官移植的只有100多例。

据卫生部统计,在我国,每年有150万人因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可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器官移植,器官需求量与供给量的比例是150:1。而世界卫生组织所统计的全球平均数大约是20:1,美国是5:1,英国是3:1。捐献者:思想观念转变难,死亡标准制约器官移植

传统观念难转变

山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主任玄兴华介绍,现在器官供体的来源有三个:亲属间的捐献、尸体器官的捐献、志愿者的器官捐献。“其中最需要大力推行的是志愿者的器官捐献。”玄兴华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死之后,要保留全尸\’,对器官捐献不了解,对器官捐献有抵触心理。山东省自2010年开展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两年来,仅实现了8例人体器官捐献。现在全省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的有2000多人,但是签署自愿书与能否捐

献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一旦捐献者身故,还需要他的直系亲属签字同意才能摘取器官,签字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专家呼吁修改传统死亡标准

传统死亡标准,也制约着我国的器官移植工作。玄兴华称,在国家启动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的消息公布后,有多位医学器官移植专家呼吁修改现有死亡标准,希望以“脑死亡”为死亡标准,以便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前能将捐献者的器官摘除用于移植,从而避免捐献的器官因缺血而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器官资源浪费的情况。但是山东仍将坚持原来的“心脏跳动停止”死亡标准。

另外,据记者了解,国外居民在申领驾照时,都会在驾照上登记器官捐献意愿。对“当你遇到交通事故,是否愿意捐献你的器官”做出选择。玄兴华说:“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广为市民理解和接受,但在我国,当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提出这一项建议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觉得在驾照上标注是否接受器官捐献是很晦气的事情。如何突破瓶颈?

器官供应奇缺,主要原因是器官捐献率极低。那么,器官捐献的“梗阻”该如何打通?

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

玄兴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最终目的是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首先就是要建立从事器官捐献的组织机构————法律及伦理方面的专家组、具备人体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人体器官捐献的接受组织。另外还要建立人体器官协调员队伍,建立长期的宣传机制。

“协调员的职责是开展义务宣传,动员潜在的捐献者,如果知道一个病人只能靠呼吸机维系生命,又无挽救的希望,协调员可以动员其家属参与器官捐献。”玄兴华说,“协调员除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外,大部分是医院里神经外科、急诊科、ICU 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经常接触病人,更容易发现潜在的捐献者。”

探索建立一个由政府买单的奖励体系

济南市章丘的21岁小伙刘在亮,因患脑部肿瘤去世,捐献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两个眼角膜,分别移植给了5名重症患者。他的事迹在感动人们的同时,他的家庭却因为给他治病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前几天湖北女大学生黄圆圆因煤气中毒不幸遇难,她的父母捐出了女儿的遗体和器官,不过黄圆圆住院期间花费的8万元医药费却让这个农村家庭无力承担。有专家建议,可以探索建立一个由政府买单的救助和奖励机制,给捐献者一定的补偿。

新闻推荐

中华第一崮千古纪王城

她推荐:天上王城关于她:济南乐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海航乐游销售主管朱叶天上王城一改小家碧玉的风格,让您感受王者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东器官捐献试点两年仅实现8例 人体器官捐献遇冷,瓶颈如何突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