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袁宏文 高鹏
近几年,每一个港城人,都在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着我们居住的城市如火如荼的大建设、日新月异的大变化,美丽的港城正以化茧成蝶般的蜕变,向我们展现着如画的美丽容颜。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是城市管理者们。日照城管人勇敢面对这份责任与挑战,不断创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努力播撒和谐的种子,创造美丽的家园,铸就城市的形象,为现代化的日照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理念创新,化为争创一流的不竭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城管执法局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途径,不断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理出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为人民管理城市”、“为民城管、以诚管城”、“管理就是服务”等一系列符合工作实际,而又具有时代特点的管理新理念。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把思想定位由原来的“我为城市管市民”转变为“我为市民管城市”,努力做好城管宣传这篇大文章,积极开展城管“六进”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门店、进楼道、进家庭),出动宣传车,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设置宣传图板,让市民了解城市管理,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共鸣,让更多的市民体会到了城市管理与优美居住环境的不可分割。
素质提升,化为和谐城管的完美乐章
为了提升队伍素质,该局坚持集中封闭培训与专题培训、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执法队员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坚持“论”、“讲”结合,精心筛选各类执法案例作为教材,组织解析讨论,提升队员的执法能力。
从文明执法入手,打造和谐城管。为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出台了“文明执法制度”“廉政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约束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在管理中遇到矛盾,要求执法队员冷静对待,受得住委屈,尽量以和谐的手段解决问题。这些制度和措施,城管人说到便做到,正是他们不折不扣地践行文明执法,才使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和谐。
丰富活动,化为人本思想的最强音符
结合“三力”建设年活动,以丰富精神内涵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富有激情、奋发进取的良好内部氛围。组织开展了“全市大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观摩了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成果,使每一个城管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责任感、使命感;组织开展了“筑防线、保平安”活动,通过上特殊党课、参观反腐倡廉图片展、到鲁南监狱接受警示教育等方式,在内部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同时,大力开展了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以人为本、和谐城管”理念被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机关名牌;抓好城管文化建设,印发了《城管风采》内部刊物,筹办了元旦文艺晚会、秋季职工运动会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队伍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明显增强,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思想根基。
作风建设,化为便民利民的和谐春风
及时倾听市民意见和呼声。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征求意见箱,随时征集基层群众对城管工作的想法和看法;开通投诉监督电话8717116,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督办、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在各下属单位办公区域设置政务公开栏,开通政务网站,局领导定期到执法一线接访,进一步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交流,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争取广大市民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便民惠民,是城市管理的题中之意。为妥善解决济南路许家楼段、滨州路大学城段、开发区安源路等地占道经营问题,按照“城市管理有出路,经营业户有生路”的思路,坚持疏堵结合的办法,设置了部分临时便民市场,将占路摊点疏导到市场中经营,确保了困难群体的利益,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针对夏季瓜果进城这一市容管理难题,在市区设置了30余处便民果蔬销售摊点,并督促其规范经营,达到了“果农增收、市民方便、市容有序”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市容”与“繁荣”的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近日,2011年度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评选揭晓。本报共有1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 5件。获二等奖以上稿件推荐参评山东新闻奖。本报选送的参评作品有...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