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凡虎
听着音乐、睡着控温床、吃着“营养套餐”……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在莒县城阳街道墩头社区的一个“一级种猪场”里,600多头种猪过着如此惬意的“猪生活”。该种猪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现存能繁母猪600余头,年出售种猪和商品猪1.3万头,是“山东省一级种猪场”,像这样的种猪场在日照仅有两家。
唐正合,43岁,城阳街道大辛庄村人。养猪之前,他当过兵、干过外贸,也养过散猪。2006年,听说街道办事处要在他们村规划养殖区,便有了建立养殖基地的想法。但几十万元的投资对当时并不富裕的唐正合来说非常困难,他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坚决反对,“倔强”的他还是坚持在村子后方的规划区率先建立了养殖场。
2006年10月,第一批种猪投产了,一共120头。他边学习边摸索,但是受到市场影响和经验制约,第一批种猪没有赚到钱。这时,街道兽医站雪中送炭,出面帮他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育种、养殖、销售一条龙服务。这样一来,老唐的种猪种苗来源有了质量保障,销售价格不再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之后,他又引进了比系长白、英系大白、台系杜洛克等新品种,进一步提升了猪的品质。
在他的悉心经营下,种猪场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迈进。母猪分娩车间、仔猪保育车间、观察车间、隔离车间……一应俱全,化验室、消毒室、饲料库等附属设施也全部配备到位,在每一个车间都可以听到悠扬的音乐。“据科学研究证明,给猪听音乐能增加猪的食欲,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猪的生病率,而且听音乐的猪肉质更好”,唐正合向我们介绍,“现在我们又成立了天合吉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养殖户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像‘种猪繁育场\’、‘售后技术服务部\’等我们合作社都有。目前,参与合作社的养猪专业户已达80多家。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也希望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近来,他又投资5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畜牧健康养殖研究所,研究所将仅收取成本为周边地区养殖户提供药物、疫苗、抗体检测等服务,省却了养殖户们做一次检测要跑济南、青岛的烦恼。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标准化的养殖环境,国际优良的生产品种……老唐的种猪场也先后获得了“国家无公害产品生产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等诸多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滕聿刚作为日照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祥金始终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精神,求实的干劲,埋头苦干,忘我工作,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连年跨越。在工程建设中,陈祥金始终坚守施工一...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