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5月11日讯 (记者范俐鑫)11日上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暨“千村(社区)提升”工程动员大会召开。济南将选择1000个村(社区)实施“千村(社区)提升”工程;从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选派1000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采取“第一书记牵头、所在单位挂钩、工作组常驻帮扶”的办法,帮扶贫困村,提升工作薄弱村(社区)。市委书记王敏要求,承担帮包任务的市、县(市)区部门,要在3年内帮助所帮扶村脱贫致富、转化升级。王敏提出,承担任务的市直、县(市)区直部门,特别是市直部门,一定要明确肩负的责任,完不成任务就不脱钩、不撤离。
针对做好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和实施“千村(社区)提升”工程,王敏提出,按照省定“十二五”期间扶贫标准测算,全市仍有低收入人口3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8.6%,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繁重。当前,扶贫开发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王敏认为,实施“千村(社区)提升”工程选择的1000个村,既有经济困难的贫困村,也有经济条件较好但工作相对薄弱的村,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谈到“千村(社区)提升”工程,王敏说,从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选派1000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这种形式很好,关键在于见到效果、取得实效。承担帮包任务的市直、县(市)区直部门,特别是市直选派“第一书记”的120个部门,一定要明确肩负的责任,就是要在3年内帮助所帮扶村脱贫致富、转化升级,完不成任务就不脱钩、不撤离。选派的“第一书记”,要切实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努力推进扶贫开发和转化提升任务的落实。
王敏要求,实施“千村(社区)提升”工程,推进扶贫开发,事关全市工作大局。承担帮包任务的市直、县(市)区直部门,要舍得选派精兵强将、工作骨干担任“第一书记”;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帮包措施并组织实施。对那些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广大扶贫干部和选派的“第一书记”要深入到基层,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在感情上、工作上全身心投入。要实实在在做好帮包工作,坚决防止走过场,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切实把“千村(社区)提升”和扶贫开发办成民心工程、满意工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闫珍珍“首先恭喜张庆鹏大婚,祝愿你们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然后,再谢谢大家对莫科和我的祝福。被求婚很意外,我知道这对于不善言辞的你(莫科)来说不容易,真的太感动,谢谢你给了我一个终身难忘...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