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尧摄□本报记者曹莫
杜根发展示他缝制的演出服 记者郭尧 摄□本报记者 曹莫
随着十艺节和泉水节临近,济南市群众艺术迎来新机遇,包括“舞动泉城”社区舞蹈大赛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群众艺术活动异彩纷呈。“我们队伍是社区自发形成的,有七八年历史了,感觉水平提高比较慢。我们非常希望能得到更专业的培训,以及一些奖励支持,从而鼓励我们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一社区文艺队伍的领队说。记者采访了20多支社区文艺队伍获悉,大多都有类似困惑和需求。
市群艺馆相关负责人认为,普及群众文化艺术,了解社区队伍的需求,同时据此探讨“草根”队伍发展长效机制,也应该成为今年文化艺术盛宴之下的一个方向。
现状调查
看视频学动作20支队伍80%“自学成才”
每周一和周四上午9点到12点,是阳光100艺术团芭蕾舞队在小区活动室训练的时间。芭蕾舞队是这个艺术团中较出色的队伍之一,另外还有合唱队、民舞队、模特队、京剧队等共8支队伍两三百人,现在每年艺术团成员增速在20%左右。团长张新华说,艺术团成立之初就朝专业水准努力,寻找合适的教练是重要一环。“我们没有资金支持,只能通过个人关系让人家来指导,或者干脆劝说他们入队,8支队伍的教练都是义务的。”他说。
更多的队伍根本请不来专业老师。记者采访了20多支“草根”队伍,超过80%的队伍基本是靠观看网上视频等方式“自学成才”。济西铁路生活区金秋艺术团的舞蹈《哈达》在“舞动泉城”段店专场获得第二名,队长何应碧说,这是她带领队员在观看舞蹈视频后改编而成的。小金庄舞蹈队队长宛宝俊介绍,每周五她都要到市区的老年大学跟专业老师学舞,回来再教给队员们。
为节省经费开支自制服装280套
除了专业培训机会少,缺乏经费也是这些“草根”队伍发展的主要瓶颈。记者了解到,一些办镇会为辖区文艺队伍提供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例如报销交通、服装、设备等费用。有的队伍利用社会资源,向外界拉赞助。还有的则是凭队员的一腔热情,从自己腰包里掏钱置办服装道具等。
在工人新村南村街办西区社区居委会的一间小屋内,挂了一墙的服装,还有几个木头柜子也装满了演出服。它们看上去与商店卖的成品服装没什么区别,其实都是出自西区社区朝霞艺术团艺术总监杜根发和老伴之手。2004年至今,夫妻俩已做了280余套服装。“我和老伴都会裁缝活,自己买料子便宜,回头街办再给报销。我曾多次专门到周村买布料,每米能便宜两三块钱。”
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件五颜六色的长裙,裙摆可展开达240度。“正规厂家做这么一套要1200多元,我们自己做只要100多元。”年过六旬的杜根发说,他经常去服装店逛,观察一套服装的用料和细节,一出店门就赶紧画在纸上,以免忘记。这280余套衣服总共能比买成品服装便宜三分之二以上。
尝试探索
“草根”团体与单位谋求“联姻”
一些社区队伍正在尝试通过更多的合作,来发展自己。
在“舞动泉城”振兴街街办专场上,有一支老年舞蹈队表演的《俏媳妇儿》,打动了现场观众。这支队伍就是槐荫区老龄委下属的老槐树艺术团。
去年10月,老槐树艺术团成立,这是由1个主团和槐荫区各办镇的14个分团组成的庞大老年艺术团体。主团的前身名叫“老战士艺术团”,团长刘海英说:“起初我们是凭着爱好成立了这支队伍,训练场地是联系的一家培训机构,演出也是自己联系,一年也就演出六七场。”她说,“变身”为老槐树艺术团后,演出比原来增加了很多,“今年5月以来不到一个月就演出了六七场,相当于去年一年的量”。
老槐树艺术团的成立也使区老龄委有了自己的队伍,实现了双赢。槐荫区老龄委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安排演出外,他们主要起的是指导和扶持作用。“年底我们会对表现好的队伍进行集中奖励,主要是在服装、设备方面,一次约2000元左右。每次奖励的队伍一般不超过3支,关键是鼓励,以点带面,助推老年文化事业发展。”他说。
区里建“百姓舞台”主动培训社区队伍
一些部门也在努力搭建平台,为“草根”文艺队伍提供展示和培训的机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近,槐荫区文化馆在新建成的区文体中心中有了自己的场地,包括4个活动室,1个展厅和1个小舞台。“我们计划创办一个‘百姓舞台\’,让社区有实力的队伍都有机会来展示自己。”区文化馆馆长孙学雷说,很多基层文艺队伍以自娱自乐为主,专业水平有限,主管部门与队伍之间也存在断层,没有很好的业务支持。“下一步,我们计划利用新建场地,请专业人士定期为社区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技巧带回社区中,增加专业文艺培训的覆盖率,也节省了资源。”他说。
市群艺馆
“新市民新课堂”每年培训千余人
如何进一步普及群众文化艺术,在市、区、街道、社区建起完整的培训机制,弥补目前“社区找不到老师、专业老师接触不到社区”的培训断裂现状?
市群艺馆表演艺术指导部副主任于杨说,群艺馆的思路一是普及、二是提高,尤其是对区县和社区文艺骨干的培训。“济南的文化市场相对薄弱,群众艺术的发展是必要的。近两年,借助十艺节等文化盛会,更多市民愿意参与进来。与此同时再利用骨干的力量带动,使群艺氛围更加浓郁,从而提升城市整体文化档次。”
她说,2007年起,他们就发起了“新市民新课堂”的培训,包括声乐、舞蹈、器乐、表演等,每年两期,能接纳千余人免费接收培训。此外,市文广新局去年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首批40个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根据区域特点,针对不同文艺类型开展活动,并投放了一些设备。今年,还将为每个站点支持2万元的服装和器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机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成的,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优化审批已半年 成效如何邀您谈市民可拨打济南日报热线82068110,说说亲身经历及建议意见
时报5月28日讯 (济南日报见习记者刘阳 记者刘有杰)好的发展环境,简便快捷的行政审批手续,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2012年12月,济南市政府下发《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