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
对于济南这座城市来说,“曲山艺海”到底是什么?
一些声音,一些人,一些记忆,还是共同沉淀交集而成的一段岁月?
对于我本人来说,“曲山艺海”原本是道听途说,是白纸黑字,是美好想象,观看了济南电视台最新拍摄的纪录片《曲山艺海》后,突然觉得一切都变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实,“曲山艺海”曾经远在天边,此刻就在眼前。
纪录片展示了一个这样的济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凡有泉水和柳处,皆能听见曲艺声。
纪录片还展示了一个这样的济南:胶济通车,商埠林立,亚洲第一火车站旁人潮簇拥。彼时,老舍没事就去大观园听曲艺,为他的长篇《鼓书艺人》积累了一手素材。侯宝林、马三立等诸多曲艺名家都来“踢门槛”,铜锤花脸裘盛戎在北洋大戏院演出结束,就赶到晨光茶社听相声……
济南因改变而迎来了“曲山艺海”,同时,“曲山艺海”也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
它们彼此影响,彼此碰撞,在影响中壮大,在碰撞中前行。
因为这座城市的人宽容厚道,才会形成曲山艺海,因为曲山艺海,这座城市的人更加开朗幽默。它们彼此理解,彼此帮助,在理解中和谐,在帮助中进步。纪录片里是“曲山艺海”的济南,挣脱出来,却是KTV和烧烤摊遍地的省城,往写着“活羊现宰”的小摊一坐,不见“曲山艺海”,倒像进了“刀山火海”。纵然时空不能穿越,历史无法逆转,今天的京津,相声园子火爆,曲艺至少在表象上重获新生,而曾和京津并列的济南,则被远远拉开了差距。大明湖畔,唱大鼓的黑妞白妞已不见,只有琼瑶虚构的夏雨荷被天下人念叨。
作为一名曲艺爱好者,我多次去济南的几家馆子听相声,主动买票,一壶茶一盘花生,听上一两个小时。演员确实有功底,观众其乐融融,氛围也算不错。不过,他们的段子大多是传统段子,虽然有些包袱上也有翻新,却也是相当“传统”的翻新。不可否认,传统相声确实经典,我的iPad上存着大量传统相声,几乎每晚睡觉前都要听上一段,百听不厌。但我觉得仅靠传统,是很难重现辉煌的,必须要以传统为基础,把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加到曲艺创作中,才会给“曲山艺海”注入新的活力。当然,这种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绝不是什么网络新词、微博段子,而是由传统技巧衍伸而来的现代手法的精心创意。换句话说,不能光“啃老”,要生出青春的羽翼,才能飞得更高,“曲山艺海”才不会变成“曲坡艺沟”,才会像复涌的趵突泉水一样,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曲山艺海》这部纪录片将于国庆节期间在济南电视台播出,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或许它能唤醒这座城市沉睡的记忆,让更多的人为历史荣耀的同时,朝未来迈出坚实的脚步,让消失的再现,使逝去的重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为,所有的未来都来自往昔。
新闻推荐
10分钟后,装有A面膜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装有B面膜的高锰酸钾溶液未出现褪色现象。装有C面膜的高锰酸钾溶液出现轻微褪色现象。女报记者 陈剑峰 实习生 薛冬 摄影 记者 张允平入秋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