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立交西口新添两组红绿灯点击查看原图燕山立交桥在早晚高峰一直是一个堵点,尤其是立交桥由东向西的下桥口处,这里不仅是堵点,还是一个交通事故多发地带,为了缓解该路口的交通,济南交警一直采取了很多改造措施,10月8日,在西下桥口副道与桥面交汇处,一处交通信号灯又悄然安装好并开始使用。通过两天的试运行,记者了解到,早晚高峰时段,该路口再没发生过轻微交通事故。文/图记者朱彩玲
现状
高峰时段,西口车辆压到桥上1公里桥上桥下两股车流交汇,交通事故频发
任女士家住高新区,燕山立交桥是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谈起每天走的这座立交桥,任女士就很头疼:“主要是早高峰的时候,从东向西,一到桥上就打怵,有时候能堵到桥中心的位置,三四个信号灯能过去就不错了。就这短短几百米,往往一堵就是十五到二十分钟。”
历下交警大队民警曾表示在早晚高峰期时桥上桥下的车流迅速聚集,在交通拥堵时绵延的车流从山大路南口自西向东延伸到立交桥的最高点。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拥堵最为严重时能延伸到燕山立交桥的东口,“一般情况下,车压到桥上1公里也很正常。”不仅仅是车辆的拥堵,燕山立交桥西下桥口还是事故频发地带。“几乎每天都有刮蹭的事故,因为下桥的车辆有右转的需要靠右行驶,而桥下来的车辆有的需要左转必然要往左穿插,车辆的交汇很容易造成摩擦。每次开车从桥上下来我都得小心翼翼,但有好几次差点被撞了。”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原因
拥堵源自4股车流汇集下桥口车流交汇刮擦不断更加剧拥堵
燕山立交桥,尤其是东向西下桥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拥堵?交警部门分析认为,燕山立交桥西头由东向西路段的单向四车道承接了经十路由东向西的单向3车道、二环东高架由北向西右转下匝道的2车道的连续交通流、燕子山路由北向西右转的2车道以及由燕山立交桥下北侧地面道路的3车道等10车道的车流,且受经十山大路口信号灯通行能力制约,交通连续流与信号间断流通行能力严重不匹配,矛盾非常突出。
加之该路段尚无分流道路,一旦车辆进入该路段,必面临进去出不来的困境,特别是通过经十山大路口右转向北的车辆也只能与其他流向车辆一样排队等候,造成该路段长期以来一直出现交通饱和状态。“除此之外,还有车辆穿插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又不走快速处理,很快本来就已经很堵的路段会更加拥堵,而且这里几乎每天高峰时段都有事故发生。”济南交警的相关人士表示。
改造
安装信号灯控制桥上桥下车流桥上放行桥下等待,桥下放行桥上等待
去年,经现场实地勘察和模拟分析,选取燕山立交由北向西右转下匝道桥下两墩柱之间空间,在满足车辆通行高度的情况下,开辟专用分流车道,增加该路段的交通分流能力,减少排队长度。通过改造分流效果比较明显,但桥上桥下车辆汇集造成的并道穿插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10月8日,济南交警在该下桥口安装了一处信号灯,分别控制桥下和桥上的车辆。在高峰时段,当桥下的车辆放行时,桥上的车辆就排队等待;桥上的车辆放行时,桥下的车辆排队等待,这样有转弯意向的车辆可以轻松并道。
效果
试运行两天高峰时段未现交通事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试运行的两天时间里,高峰时段,交通事故率下降明显,“毕竟才试运行两天,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就这两天,在早晚高峰,没有发生交通摩擦事故。”济南交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加上了信号灯,会不会让早晚高峰的压车更长?“本来就压车到桥中央了,再加上信号灯,压车不更长吗?不是更堵吗?”针对部分车主的担忧,济南交警相关人士表示,因为经十路山大路路口的放行能力没有改变,所以不会加剧拥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稍微增加桥上、桥下压车的距离,但不会增加拥堵。相反,因为减少了交通事故,也会减少拥堵。”
新闻推荐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大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伴着欢快的歌曲,我们踏上了去济南市动物园的大巴车,心...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