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胶州、平度、莱西三市10多家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去行政化,全市破冰,市中心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将首先试点,院长变职业经理人拿绩效工资……2月17日,青岛市卫生局召开2014年全市卫生暨中医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部署了2014年重点工作,涉及多项改革内容。
关键词 医院改革
10多家县级公立医院纳入改革范围
“去年在即墨和黄岛区的8家医院推行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近2亿元。”市卫生局局长曹勇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在去年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
据介绍,今年要总结评估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启动胶州、平度和莱西三市试点工作,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财政投入,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今年医疗改革的任务很重,到年底我们想所有的县级全面实施改革。也就是医药费用的增幅能够控制在最低水平,药品使用的占比能够不断降低,老百姓就诊、住院负担降低。”曹勇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涉及10多家医院。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就会步履维艰。为了更好推进胶州、平度、莱西三市公立医院的改革,这三个政府首先就要做好资金的支持。青岛市政府副市长栾新最后在讲话中单独强调,一定要做好资金保障。
试点医院药品基药至少占八成
基本药物的推广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的重要举措,今年全市将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配备使用新版基本药物,其中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的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全部通过省网采购基本药物。公立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使用率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医院要不低于药品总销售额的80%,非试点二级医院不低于70%,非试点三级医院不低于50%。
同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要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分工协作机制,理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机制;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要达到每人每年40元以上,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市要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试点工作。
床位使用、住院等待人数信息公开
抱怨看病难,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患者对于医院信息的不了解。从下面区市辗转到了市区大医院看病,却被告知没有床位,确实让患者生气。今年本市要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推进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拓展错峰门诊、预约诊疗等服务内容,公开医院床位使用、住院等待人数等信息,进一步完善病人服务中心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严格收费管理,县级及以下公立医院要全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同时,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分级诊疗,形成医疗联合体
今年全市要建设哪些重点卫生项目?据介绍,本市将推进百万平米医疗设施建设。今年规划建设大型医疗设施项目18个,新开工项目面积56.8万平方米,竣工17.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7亿元。年内启用市三医、市妇儿医院二期,完成市立医院、中心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红岛医院)、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青大附院二期、省眼科医院等项目。另外,全市要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优化急救网络布局,增设4个院前急救站(点);开展院前急救专项整治和评价考核,提升全市院前急救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却“吃不饱”,逼迫有的医院只能转型求发展。对于市民抱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其中除了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分级诊疗”没有推行起来。今年本市卫生部门将改变这一现状,曹勇表示,今年全市将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在农村要建立县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推行县带镇、镇管村(“六统一”管理)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在城市要以双向转诊和慢病管理为纽带,以资源共享、利益相融为基础,采用医院延伸服务等多种形式,形成医院到社区的医疗联合体。今年上半年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下半年全面铺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加快建设全科医学科。
在全市卫生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医疗联合体的概念。曹勇说,如何尽快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决定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和社区医疗机构建立纵向一体的医联体,医生要按照规范的制度要求下去到基层,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这样更多的病人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大医院的专家。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院长当职业经理人
“医院去行政化是一个老话题,谈了很多年始终没破题。”前期记者在采访本市卫生部门医院负责人、医生等业内人士的时候,他们告诉记者,这个事情的推进很难,因为事业单位的行政化管理是一个体制问题,想要改革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难,但是今年青岛市要在推进医院去行政化方面实现破冰。曹勇在通报2014年工作重点的时候,明确提到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及科学的补偿机制,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在市中心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开展院长职级制改革和按照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满意度为参评要素的新一轮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作为试点医院,现在有没有最新进展?2月1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市中心医院的兰克涛院长,他跟记者说,目前医院也是在探讨,根据改革的设计,医院成立理事会,负责医院的决策。“理事会分内部理事会和外部理事会,内部的由医院人士组成,外部的由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法律界专家、市民代表等,共同参与医院决策,这样保证医院发展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兰克涛认为,去行政化以后“官办”分开,摆脱了行政干预,医院发展可以更为灵活,也更加人性化。对院长个人而言,变身为“职业经理人”,院长的工作变成如何执行好理事会的决定,带领医护团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行政意义会被大大淡化。
理事会的人员如何选出,工作如何安排?医院与卫生部门关系如何重新划分,如何保持改革后医院的公益性,保证患者受益……对于这些具体的问题,兰克涛表示,具体政策还在制定中。曹勇局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医院去行政化的改革正处调研制定方案阶段,最后要提交市政府研究,出台具体方案。
医生工资要涨
在讲话中,青岛市副市长栾新表示,青岛市相关部门已进行过研究,今年还有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把医生的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以解决目前青岛医生收入偏低的状况。“各医院院长的重点就是解决医生的工资,而不是购买医疗设备等,这些将通过政府来解决。”栾新介绍说,市政府已经同意,从今年开始,按照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增幅,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到2016年政府投入占比达到7% 。政府按比例增加对卫生的投入,这在全国都属首创。
提高医生的工资水平的同时,还要适度加大医务工作者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真正实现绩效工资。曹勇在工作报告中要求,各区市要尽快制定基层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对单位绩效工资实行分级管理和总额浮动,将单位收支结余按一定比例计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适当拉大收入差距,调动基层机构及医务人员服务积极性;深入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完善职称晋升、经济补偿、执业资格管理等政策措施,健全城市医生下基层长效机制,提升县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青岛医生收入低,记者曾听多家医院包括知名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的抱怨。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青岛执行医疗收费低,在上一轮山东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时,青岛市并没有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开诊前,曾对青岛和济南的医疗收费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差别非常大。“一个中医大夫给患者按摩一小时收费是30块钱,比市面上小儿推拿15分钟收费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便宜太多。”一位医生曾跟记者抱怨,真正体现医生水平的技术性收费偏低,但是没有太多价值含量的药品销售等利润却惊人,分配制度不合理让医生工作难保积极性。
对此,栾新表示,市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已经进行过调研,今年6月份前将全面提高青岛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对于市民关心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提高会不会增加看病负担的问题,据介绍,参照公立医院改革的措施,提高的医疗服务收费会通过医保、新农合报销等方式“减免”患者负担,因青岛医疗收费低间接导致医生在开大处方、使用高值耗材、过度检查等方面存在问题,在调整价格之后,市里将对这些方面进行严查,并通过市属公立医院实行医用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等多种方式控制就医成本。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全科医生培养要出配套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遭遇人才荒,尤其是全科医生缺口大,而医学人才之所以不愿去基层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职称评定、升值空间、薪金待遇等配套措施难跟上。曹勇介绍说,今年全市要创新卫生人才使用制度,首先就要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今年本市将出台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各区市要抓好落实,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同时,各区市要探索完善乡村医生准入、养老和退出机制。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本市今年还将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选送大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及团队赴国内外研修,加强与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推进“青岛卫生英才工程”,争取引进三四名高端卫生人才、高层次卫生人才100名,招收博士、硕士700名;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学科团队,不断提高本市医疗技术水平。
在促进全市中医药发展方面,本市今年将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细化鼓励提供和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研究按病种定额收费等机制。试行中医专家存案制度。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基层建设50个国医馆。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20+20”推进行动,为基层培养1000名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方剂和保健穴位的医务人员。
加强中医内涵建设。要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推进非中医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实施学科建设“五标升级法”,推出10个国内领先和20个省内领先水平的优势病种。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阶梯计划,积极培养中医师承学术传人和临床技术骨干。
图/记者 李隽辉 文/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张宏睿
新闻推荐
88岁的法陕老先生最近一直在回忆,想小时候的“法家街”、想曾经上学的私塾,还有每年都要去敬拜的祠堂。法陕的老家在胶州,从他的姓就知道,他出自明...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