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很温暖,但有时也会很陌生。无论是发生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还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其产生的距离都能让我们从新角度观察和体味“家乡”的变与不变。
在本报的记者群中,很大一部分是标准的“新济南人”。2014年新春,他们回到家乡,回家之路也是一次走基层之路,家乡的变化其实就是这些年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浓缩的剪影。
□记者吴永功
家乡:潍坊昌乐
从催婚到催生,如今催二胎又应时而生。今年过节回老家,孩子已经1岁的我,被亲戚们问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要个二胎。
2012年10月,女儿降生。3个月后春节我回老家时,偶尔有亲戚问起来,“还准备再要个吧?”那时候我的回答是:“国家政策不允许,咱得响应号召不是。”不料,忽如一夜春风来,2013年,有关二胎放开的政策铺天盖地宣传开来,从城市到农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双独”到“单独”,好多人读到了未来政策的趋势。
正月初二,姑姑来家时问女儿的情况。“孩子挺好吧?”“这么大正好是讨人喜欢的时候。”聊着聊着,话题便转到了二胎上。“我听说下一步就全面放开了,你们俩不准备再要个?我觉得还是孩子多了好。”姑姑的话很是委婉,意思却十分明白。接下来几天里,几乎能见面的亲戚,说起孩子的话题,都会催着我们再要一个孩子。
与去年拿着国家政策作为盾牌相比,今年我就只能打个哈哈,“到时候再说吧,有条件再说。现在养孩子压力都挺大。”而每当听到说养孩子压力大,亲戚便总会说:怎么养就怎么长,你们这一茬是怎么起来的?没听说有两个孩子就累得怎么样的。每当此时,我跟妻子便彼此对望一眼,无奈地笑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推荐
济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工作人员巡检高铁保电线路220千伏许高线。济南供电公司提供工作人员在检查现场认真记录。为确保全市春节安全可靠供电,让泉城百姓过一个亮亮堂堂...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