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赦展示父亲生前的老照片 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江丹
对于自己的家族故事,56岁的张家赦心里有无数的疑问。她曾经听父亲张成铨说过,他们是中医世家。但是对于家族的其他细节,从动荡年代走过的父亲再未多提。既然是中医世家,那么家族中研究医学的源头在哪里?为何父亲没有继承祖上的医学,转而攻研围棋并成为名家?家从刷律巷搬到所里街,再迁至后营坊,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变故?
从医父子两代名医 医术驰名济南
张成铨生前,张家赦很少听他说起家里的旧事。对于家族往事,父亲张成铨说得最多的只有四个字,“中医世家”。直到1990年,张家赦才从父亲的遗作中得知,她的高祖父张祖中是江苏武进县的名中医,曾祖父张兰九、祖父张仲禹的医术,则在清末民初至上个世纪30年代驰名济南。
张成铨在遗作中写道:清朝光绪年间,张兰九是不挂牌的有名中医。虽然不以医为业,但依然有不少病人辗转托人,请其医治。其所著的《证治庸言》和《伤寒论》两部医学著作,曾在当时的《商报》和《庸报》上连载。后来,曾有其他名医希望重金购买这两本医书的版权,遭到张兰九的拒绝。张兰九治病救人的例子,在其他的史料中也有佐证。晚清教育家、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吴汝纶曾在一封家信中提道:“九月中舍弟抱病,由山东延请张兰九者,名医也。来诊,舍弟逐令并诊。”
张仲禹幼承家教,研习医学。据记载,张仲禹有一次出诊,见到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趴在墙根下,一些苍蝇围着乱飞。询问后得知,那是开茶馆的贾大嫂的孩子,病得厉害,没钱请医生看病。张仲禹上前给孩子摸脉诊治,不是死症,便叫来那位贾大嫂,让她拿着他的折子去药庙后的宏仁堂抓药,救活了那个孩子。
还有一次,张仲禹去理发,发现理发师傅的一个学徒躺在墙根下的一张破席上,长了一身疮,浑身淌着黄水。经过诊断,张仲禹自信能将其治好,就去与房东交涉,将孩子抬回屋里。孩子被医好后,在师傅的带领下专门到张仲禹处登门拜谢。改行孙辈转攻围棋 后代追溯脉络
到了张成铨这一代,他没有继承医业,而是转攻围棋。据张成铨的遗作《济南围棋百年史话》一文及其他资料记载,张成铨于1938年开始下棋,1953年与当时独霸济南棋坛的李俊民难分伯仲。1957年,济南市体委举办围棋比赛,张成铨取得济南市围棋赛事的第一个冠军。从1957年到1960年期间,张成铨连续五次获得济南市围棋第一名,一次山东省第一名,四次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性比赛,并作为山东唯一围棋选手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
据张家赦介绍,在第一届全运会上,陈毅鼓励张成铨,回去要把山东的围棋事业搞上去。为了这句话,张成铨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专心钻研围棋,先后在皇亭体育馆、大明湖海棠轩和汇泉寺创立棋社,开班授课。
在张家赦的记忆里,父亲一心钻研围棋,家里的大小事务便由母亲照料。当时十来岁的张家赦,在周末常随母亲到棋社,帮忙清洗一下茶碗。直到父亲去世后,她看到父亲的遗作,才知道家里中医渊源深厚。从此,张家赦开始了对家族源头的追溯,试图理清家族的历史脉络。
张家赦的外甥女曾偶然在网上找到一份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文中写道,“将食,张仲雨来,溯根妻兄也。”张仲雨便是张仲禹,溯根则是丁宝桢的孙子丁道源。张家赦从中推测,古代结亲讲究门当户对,当时张兰九能与丁宝桢家结亲,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样是丁宝桢亲家的王闿运在《湘绮楼日记》中提到,张兰九为知县,但是哪里的知县,并没有详言。张家赦还在《辞海》的相关词条里发现,江苏武进曾有一名医张琦,其兄张惠言是清代时期的翰林编修。老家、姓氏皆一致,就连心脏有疾的特征也有相似,而且张琦后来迁至山东做知县。张家赦隐约感觉,这或许就是父亲口中“中医世家”的源头。
张家赦还发现,家族的住址也是几经变迁,先是刷律巷,后是所里街,而她则是在后营坊出生。这种住址的迁转里,又意味着什么?等天凉快了,她计划着去一趟江苏武进,希望能找到有用的资料,解开家族的“谜团”。
新闻推荐
济南对新房办证交费流程进行调整购房者省心不少——购房不垫交易费领证少跑两趟腿
□本报记者 张晓莉已出证,开发商快来交费发祥巷 70套发祥福邸 200套丁豪蓝调国际 200套天鸿万象新天 200套中建文化城 100套开发商已交费,市民快来领证万豪综合楼260套万豪4至14号楼200套诚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