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星
顺河楼,它本来就算不得楼;仅是青州地界的一座亮窗出厦、三楹单层之寻常古建筑。因其顺河而建,且踞于石砌高台,远观似楼,遂得名顺河楼。斯楼也,早先名不见经传,后来却远近闻名。其缘由,是因了宋代婉约词宗、章丘才女李清照夫妇的光临。当年,李清照偕夫君赵明诚(金石学家)客居青州,闲暇时,常结伴游赏顺河楼,观景赋诗,妇唱夫随,于青州史上留下一段佳话,颇受后人称道。顺河楼因之而声名鹊起。
我与顺河楼原本无缘,纯系慕名李清照夫妇而来者。本先生,原籍山东肥城,毗邻才女清照之老家章丘,自幼对李清照的身世及诗词,耳熟能详,长大后便成为清照词宗的铁杆“粉丝”。我常为有如此重量级的女“老乡”而由衷自豪;也为自己几十年一贯制、至今仍是一位二流业余创作者而妄自菲薄、自惭形秽:枉为堂堂须眉,莫若邻乡裙钗。又想,山东崇文男子一如我者,海了去了;也罢,没那诗词天赋,就安心做凡夫俗子。
这次专访顺河楼,瞅着楼前这一渠碧水,禁不住愣起神儿来。潜意识中,似得了易安流派真传,竟有了作诗的冲动,立马随口诌出几句诗来:日日楼前看水流,水流何时到章丘?章丘才女李清照,芳迹青州顺河楼。诸位诸位,你们说,我本一诗盲,却能须臾间成诗,神也不神?奇也不奇?我连忙掏出纸笔,将出口诗录于纸上;顺手点燃之,看着诗稿化作几只灰蝶随风飘远。如是,权作本先生对顺河楼及清照词宗的致敬与祭奠。
斗转星移,如今,那顺河楼北侧,建起了李清照纪念馆。馆内收藏颇丰,诸景点之设置及取名,极讲究的:有归来堂,刻意留此一处厅堂,专候清照才女之亡魂能故地重游、归去来兮;有易安室,寓意才女生前曾独树一帜,创意、弘扬易安体诗词,褒奖其在词坛取得的成就并殊荣;人杰亭,取意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名句,彰显其生前所秉持之“女汉子”襟怀;金石斋,专为明诚君所建;词廊,为经典词作之巡展地。
想起了去年,游览济南趵突泉景区,我发现那里也有一座李清照纪念馆,同样是文物繁盛,蜡像逼真,解说简约等。足见,婉约词宗李清照在祖籍山东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无形中将两馆彼此相较,两者共同点蛮多,且各有特色,济南的馆,有经年丰水的漱玉泉相伴;青州的馆,有古色古香的顺河楼为邻。就其创意、规模及布局而言,青州的,当略胜一筹。易安文化已融入青州文化,成为浓墨重彩的组成部分,难能可贵。
慕名参拜清照纪念馆,重温其生平阅历,流连这堂、室、亭、斋、廊,愈加唤起对一代风流、婉约词宗的敬畏、景仰和怀念之情。回到旅社,思绪难平,夜不能寐,老寻思着此行当为清照君留点什么,以告慰其在天之灵。思来想去,还是拣清照君的最爱,学写一首婉约诗词,供奉给心中的偶像,好也罢赖也罢,总算了我一桩心愿。主意一定,即刻开启电脑,彻夜斟酌成稿,转天几经修改,写就了平生最得意之拙作 《才女吟》,实录于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女儿回眸芙蓉羞。痴语连篇易安体,言尽意尽情悠悠。昨夜雨疏风亦骤,泪湿罗衣香盈袖。莫道相思不销魂,帘内人比黄花瘦。 ”“问君几多离恨愁,风生水起上心头。婉约词宗李清照,伶仃漂泊心凉透。以命索句字字血,声容凄楚家国仇。来生错为缙绅女,不教夫君封王侯。 ”“梦断江南事事休,芳魂离离奔章丘。俚语白描漱玉词,千古绝唱留神州。物是人非旧家园,东篱把酒黄昏后。童谣乡音入户牖,才女潸然泪双流。 ”
再转天,我从旅社老板那里讨得笔墨纸砚,一口气将《才女吟》草书于宣纸上,悬挂于侧墙。说真的,那一阵我觉得自己的心很累很累,有被掏空了的感觉。一个志大才疏、学识浅薄的二流业余创作者,不知天高地厚,竟敢以漱玉词风描摹婉约词宗李清照,确有不自量力之嫌!是青州顺河楼、清照馆,成全我,给我以灵犀和胆量,直拼到捉襟见肘,江郎才尽,勉强拿出了诗稿。我打算临行前将此诗稿焚于清照馆内的才女塑像前。就这么定了。
新闻推荐
□记者 锐箫 润璞青州博物堂是1887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所建,是中国最早的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西洋博物馆。它与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并称青州 “三堂”。现在在偶园街基督教堂内复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