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锐箫 润璞
青州博物堂是1887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所建,是中国最早的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西洋博物馆。它与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并称青州 “三堂”。现在在偶园街基督教堂内复建。
“博物堂”展品丰富,西洋味十足,曾吸引了青州及周边州县群众前来一饱眼福,成为青州城当时的一大西洋景观。博物堂的接待室按照中国风格装饰,让来访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培真书院”及后来的“守善中学”都设有专门的博物课,配备专职博物老师。创建博物堂是为了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朋友,“博物堂”坚持对社会开放,自由参观不收门票。日参观人数多达七八百人之众。
青州博物堂与济南广智院的渊源
1893年,青州培真书院得到英国布瑞斯特尔城爱德华夫妇的慷慨捐助,购买地皮扩建了新校。这笔捐款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双亲葛奇博士和伊罗宾逊议员,因此校名改成青州葛罗培真书院。青州博物堂也扩大了空间。
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贯通,青州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省城济南的重要性日渐重要。怀恩光审时度势,向英国浸礼会建议在济南再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院,获准。随后,他多方筹集资金,在济南南关征得土地40亩,由英国自行设计,开始筹建新院。 1905年12月,新院落成,定名 “广智院”,取“广其智识”之意。竣工典礼上,当时山东巡抚杨士骧等军政要员参加并合影留念。为尽快充实“广智院”藏品,怀恩光把青州“博物堂”的部分设备、展品调来济南。青州博物堂则继续开放。
博物堂传播了西方文明
青州博物堂建筑面积虽然不大,但建筑形式却别具一格,是一座造型别致、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近代建筑。建筑全部为青砖小瓦,五间展厅东西贯通,正门座西朝东,顶楼嵌一竖式匾额,上书浮雕“博物堂”三个大字,大门两侧的墙上各嵌有竖式青石板条,上刻楹联一副,上联为:“飞潜动植群生悉上帝慈悲实验”,下联为:“电磁生光诸学皆下民富强本源”。房屋门窗上额拱形发券,山墙为西洋式坎山,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文革期间,青州博物堂正门被造反派捣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偶园街进行拓宽改造,将青州“博物堂”拆掉东半部分,现仅存西面三间。现为青州市基督教青年团契活动场所。
博物堂原坐落于青州城里偶园街基督教堂东南侧,青州历史上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途经此地去京城省城的官员和过路人等,都饶有兴趣地到博物堂参观一番,通过青州博物堂这个窗口,看一下西方世界的状况。解放前夕,才把全天开放改为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开放。在半个世纪里,“博物堂”一度成为传播和宣传西方科学文明的场所,让中国人,特别是青州人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世界,传入了现代科学文明,推进了科技进步,加快了近代化进程。
新闻推荐
体现青州古城特色展示青州古城形象,体现青州古城特色展示青州古城形象
■举全市之力 积极争创5A级旅游景区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