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伊茂林通讯员包泉敏)3月7日,由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办的张象津学术研讨会在桓台举办。来自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师专、济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及桓台周边地方文化研究者等共计8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张象津的诗学成就、音韵学成就以及对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文化贡献进行了讨论。
张象津(1738—1824),字汉渡,号莪岚,桓台县前大王村人,清朝乾嘉年间山左名儒,在文学、经学、音韵学、史志整理方面都颇有造诣,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被收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作为一代名儒,张象津对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王渔洋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他对王渔洋的著述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考证,撰写了《王文简公传》和《渔洋著述版刻考略》,为后人研究王渔洋提供了重要史料。二是在经学、音韵学方面。他撰写的《离骚经章句义疏》,学术价值很高。他撰写的《等韵简明指掌图》不仅是一本音韵学专著,为研究山东方言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曾引起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学者的高度关注。三是十分重视乡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撰写了《新城后志稿》以及大量碑传,为地方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四是设馆授书,致力教学,执经受业弟子遍布齐鲁,远及燕赵苏浙,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