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者张道通送行。张道通:淄川区昆仑镇马庄村门诊部村医,1977年9月出生,2012年4月实现捐献,淄博市第9例、淄川区第l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者。荣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誉奖章、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山东省红十字会荣誉会员;2012“感动淄博”年度人物(群体)之一、淄博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淄博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淄博市红十字会荣誉会员、淄博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个人、淄博市红十字会爱心特别贡献奖;淄川区爱德模范。
2012年4月16日,淄川区昆仑镇马庄村乡村医生张道通,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细胞采集分离室,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141毫升造血干细胞被迅速送至北京,在最快时间内输入到了白血病患者杨贺盈的体内。
张道通是淄川区首例、淄博市第9例、山东省第198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就在这希望渺茫的寻觅中,张道通的仁爱善举给那位近乎绝望的患者创造了一个重生的契机。
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在张道通的脑海中酝酿已久了。从小照顾自己的奶奶不幸罹病去世,让年少的他从此立志做一名医生,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乡亲们免受疾病的困扰。毕业回乡后,他在自家开起了诊所。乡亲们信任他,都愿意到他这里来看病,不管时间多晚,只要一个电话,张道通就送医送药上门。在日常工作中,张道通接触了一些白血病患者。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简陋的医疗设备和有限的药品使他无法帮助那些重病的乡亲,张道通时常感到深深的无奈与自责。专业的医疗知识让他清楚地知道,有效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让他有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
2011年4月的一天,张道通通过媒体获知淄川区红十字会组织了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报名活动,活动当天,张道通骑车赶到淄川采血站,报名留存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2年1月,张道通接到淄博市红十字会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时,张道通二话不说,当即表示同意捐献,经过高分辨配型检测、全面体检等程序后,按照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山东分库通知要求,张道通要到山东省立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尽管之前曾经听儿子提起过这件事,一辈子务农的父母还是担心张道通的身体,害怕惟一的儿子落下后遗症,张道通一遍遍地劝慰父母,“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回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咱得为有这样一次救人的机会感到高兴!再说,我已经答应了人家,可不能反悔。”两位纯朴善良的老人最终被他的爱心所打动,同意了儿子的决定。妻子陈玉萍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知道丈夫一直期盼着能够帮助别人,非常支持张道通捐献造血干细胞。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在济南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给张道通带来了一封白血病患者杨贺盈的感谢信,她在信中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之情:“我不知道您是谁,我却知道您为了谁……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和我们全家真诚地感谢您!”张道通说:“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感到非常幸运,也很自豪,希望更多有爱心的人能积极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更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晚报记者丁兆云刘金芳)
新闻推荐
肿瘤患者手术后还需要治疗吗? ○淄博延强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永瑞
...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