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没到过淄博的外地人,一提到淄博往往就会与污染联系起来。在济南曾有人这样开玩笑,看见出现雾霾,就说“这是从淄博飘过来的。”虽是玩笑话,却让生活在淄博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
我们首先承认,淄博的环境质量确实不尽如人意,但绝不像个别人传说的那样到处雾蒙蒙、黑乎乎。3月8日,代市长周连华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增加27天,15个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3.7%和29.3%。”这说明淄博的环境是在持续改善的。
在审议报告时,市人大代表殷书建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这些年对淄博环境的感受。1982年,殷书建从胶东到淄博工作时,曾有劝他,“到那地方干嘛?空气污染严重,白衬衣穿一天就变黑了”。殷书建刚到淄博从事陶瓷行业时,烧制陶瓷还全是用煤,污染确实很严重。经过设备改进、工艺提升,现在淄博的陶瓷烧制已全部使用天然气,实现了能源的清洁化替代。殷书建颇有感慨地说:“很多人对淄博环境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与自身相比,环境质量确实有了很大改善。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与自身相比,还要与那些空气质量好、生活环境好的城市相比,持续不断、扎实有力地改善生态环境。”有的人大代表在审议报告时说:“很多时候,我们淄博的环境是被妖魔化了。我们应该通过对外宣传,让人们认识真实的淄博环境,监督我们把环境质量一步步提升上去。”
淄博是个老工业城市,是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结构偏重的工业城市,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曾为山东、为全国做出过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淄博今天的环境压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着深刻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方面的因素。淄博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这是优势。不足在于我们的产业多数处在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排放高,我们需要通过转型升级,让产业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聚集,这样附加值上去了,环境压力也小了。
今天,围绕环境治理,全市上下已经达成共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电力、建陶、矿山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集中整治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继续加紧淘汰黄标车、加油站清理整顿、煤炭质量全程监管等工作。”把脉问诊,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治理环境污染,可谓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晚报记者伊茂林)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