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锐箫 润璞
近日,文化部下发了《关于表扬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优秀典型的通报》,我市孝文化研究会会长曹元国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成为全国84名之一、潍坊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志愿者。
作为一名孝文化的传播者,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是什么驱使他走上这条道路并一直坚持?最近,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1
所见所闻触动心灵
曹元国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里见过个别战士自杀的事情。 “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自杀,其实就是一时冲动。 ”
转业到地方后,又听说过当地一个学生伤害父母的案件。 “这个学生问父母要钱,父母不给他,他就用哑铃把母亲打死了。 ”还有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放火烧家,母子双亡,姐姐烧成植物人。外地一个小伙子弑母烧母等等。
诸如此类的事都不是小事,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曹元国听了,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他想让脆弱的人们懂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命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家人,属于社会,是不能轻易抛弃的。
用什么办法传播这些道理?他想到了万年桥上的二十四孝图,继而想,能不能再建一个孝文化教育基地?
2003年初,恰巧有一个福建客商想投资建设,刻好石雕运了过来。于是,王府游乐园孝文化教育基地建成了。
之后,曹元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教育基地组织编写新二十四孝故事,组织青少年开展了拜孝子、听故事等活动,寓教于乐,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
研究和传播孝文化
在青州,元朝编写的二十四孝文化深入人心。曹元国讲,二十四孝中有十四个人是与青州有关的。为了让南来北往的人都能看见,所以把二十四孝故事刻到了万年桥上。而其他地方大多是设立在祠堂中的。
曹元国从二十四孝故事开始研究,通过寻踪,查阅历史资料,把二十四孝故事重新进行了整编。 2004年11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县级孝文化研究会,从此系统研究孝文化。经过研究得出,二十四孝是《孝经》的传播载体。他去北京、济南、福建等地广泛搜集民间孝故事,托朋友搜集的《孝经》就有十几个版本。此外,他大量阅读经典,《资治通鉴》《孝经大全》《史记》《二十四史》等,从经典里吸取孝文化的精华。
对于孝文化,研究是基础,传播才是曹元国想要做的。他从2004年开始,便付诸行动了。先是印制了以“送你一把金钥匙”(孝是打开和谐之门的金钥匙)为主题的孝文化挂历四处赠送,一直到了北京、河北。 2006年,建立“中国孝文化论坛”,会员现在已达到近2万人,点击率很高。孝文化论坛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按照相应主题在王坟镇侯王村举办孝文化艺术节。
2006年,曹元国开始走进潍坊、淄博、青岛等地的部队、学校、村庄,以“弘扬孝道文化,共创和谐社会”为主题进行演讲,演讲场次多达200多场,受众达10万多人。
有一次在部队上作完报告,让学员写心得体会。有五个学员写道:“听了曹会长的报告,才知道身体不是自己的。我们五个人都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啊……”
在潍坊学院作完报告那次,曹元国留下一个问题:“今天,你们孝了吗? ”结果学生们纷纷排队拿着电话卡往家打电话向父母问好。一个女学生拿起电话,什么都没说,叫了几声妈,就开始哭。
曹元国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提炼,写下多篇有影响的文章。其中《孝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全省获得二等奖,在第三届孝文化论坛上的发言《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获取优秀奖。 《从二十四孝看中国孝文化的特点》言简意赅,在各大网站达到了较高的点击率和转载率。
3
一部孝经安天下
“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看,咱们的大门上贴着‘家和万事兴\’,过年要给长辈拜年,这都是从过去沿袭下来的。 ”
今年春节前夕,曹元国来到郑母大集上演讲,从身边事例讲起,引出以孝治村的意义。在农村,虽说民风淳朴,但不孝之事常有,普及孝道意义重大。
在《资治通鉴》中,曹元国读到这样一句译文:我父亲经常教导我说,一部孝经就可以治天下,何必要读很多的书呢?这句话,让他大受启发。没想到,一部《孝经》上能治国,下能安民。从此,曹元国的孝文化有了新题目——《一部孝经安天下》。
曹元国说:“对皇帝来说,它能治天下;对诸侯来说,它能保社稷;对卿大夫来说,它能保宗庙;对士来说,它能得俸禄;对咱普通老百姓来说,它就孝养父母。百行孝为先,一点儿不错。 ”
前不久,曹元国又写一文,《当代孝的表现形式》,涵盖了新二十四孝。 “第一个还是物质生活方面,可以从古代二十四孝故事看到古代孝的表现形式,也看到现代孝的表现形式。第二个就是常回家看看。同时,对于子女来说,保证良好的工作业绩和人身安全,不违法违纪,实际都是孝。 ”
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在曹元国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和不正确理解,使得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目中的分量还需要继续加重。为了社会和谐,弘扬孝文化任重道远。而今,他又在收集资料准备筹建孝文化博物馆了。
“还要从孝开始继续传播传统文化。让孝文化走进社区、走进村庄、走进家庭、走进每一个人的心灵……”
新闻推荐
□王永春16年前,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花坪村青年何冰,怒将堂兄何力砍死后潜逃,直到2015年1月27日投案自首。 16年来,2000多名村民自发为这桩命案保密,因为平素“何力无恶不作”,村民们认为何冰是“...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