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站点都有这样一台终端服务机,使用者可以查询自行车的租用记录、临近站点以及使用卡余额等信息。济南大厦站点的公务自行车。
使用者的IC卡在刷卡机上刷一下,系统将记录下内置芯片的公务自行车的相关信息。
随着系统调试的完成,一辆辆绿色车身、车体印有“济南市中区公务自行车”字样的自行车,亮相在英雄山路、纬二路、经四路、经七路上。从4月30日试运行至今,这种自行车目前已投入使用310辆,后期还将有400辆陆续上路。
虽然名字叫公务自行车,但并不只针对机关公务员。市中区驻区机关、辖区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银行、医院等工作人员都可以申请使用。市中区公务自行车试运行10天以来,经济效益、办事效率、市政形象、交通压力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如何让公务自行车骑得“更远”?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探访,揭开济南市城区内这一新生事物的“神秘面纱”。公务自行车限定“公事办理”
什么是公务自行车?从字面理解的意思是办理公务的工作人员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据市中区公务自行车项目负责人周永忠介绍,取名“公务”,是为了有别于杭州等地的公共自行车,用于市民逛街、购物等。市中区的公务自行车目前主要是方便机关单位、辖区金融机构、银行、医院等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往返。具备设点条件的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可使用公务自行车,办理手续时只需提供身份证件以及单位出具的证明信。
周永忠说,市中区的公务自行车其实也是公共自行车的一种,只是服务性质目前限定于“办理公事”。推行目的主要是降低一般公务用车的出行频率,响应绿色出行,合理分配路权。
记者了解到,市中区计划投入710辆公务自行车,项目分两批进行。目前,第一批310辆公务自行车已全部上路。在英雄山、纬二路沿线,市中区设置了济南大厦、市中区财政局、祥泰广场、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市中区文体中心、济南市口腔医院等16个站点,使用者可在任一站点取车、停车。
据介绍,市中区推行“135”出行交通新理念,即1公里范围内步行,3公里范围内骑自行车,5公里范围内选择公共交通,公务人员除极端天气、紧急公务、保密等特殊情况外,城区3公里内公务活动都将鼓励采用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方式。
提升办事效率的迫切之举
事实上,早在2014年9月,市中区就开始筹划公务自行车项目,发布了“关于在党政机关相对集中区域试点推行公务自行车”的建议。
在此之前的2个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探索发展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通定制服务”。
周永忠介绍,市中区区直部门机关办公场所经过优化整合后,主要分布在济南大厦、办公街、政务中心等区域,特别是纬二路、英雄山路、经四路、经七路沿线呈现出部门相距较近、公务繁忙、交通拥堵、停车不便等特点。在此情况下,市中区在前期调研、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公务自行车项目。目前,“纬二路-英雄山路”作为示范路段,选取部分路难走、车难停的单位试点,由市中区停车管理办公室负责选取停车位,委托市中区停车建设运营公司负责采购、施工、调度等工作。
“公车由‘四轮\’变为‘两轮\’,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更接地气。”周永忠说,公务自行车的推行,可减少公车使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营成本。同时,减缓交通、停车压力,让路于民,省却“停车难”烦恼,也为低碳出行、节能减排、治堵治霾出一份力。更为重要的,希望公务自行车的推行,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发挥示范带动的社会效应。
没有车窗的“公车”
更受欢迎
尽管都姓“公”,但公务车和公务自行车给人的感觉大相径庭。前者长期存在却屡遭诟病,后者在济南市城区内尚处萌芽已颇多好评。
据了解,市中区710辆公务自行车的费用,加上其他额外费用一共将花费168万元。这个价格如果购买公务用汽车的话,仅能买十余辆,无法顾及更多的公务人员。而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大,公交系统的便捷性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如自行车,尤其是自行车可以轻松达到许多公交系统没有涉及的地方,便于公务员们在基层实施工作,开展一场说走就走的办公。如果公务自行车试点成功并能够普及,那么对于城市交通压力的缓解有很大益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中区自行车的推行、这种没有车窗隔阂的出行方式也将成为一条很好的情感纽带,更有利于促进政群、党群关系,树立公务人员清廉、务实、勤俭的良好示范形象,更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目前,公务自行车站点目前所覆盖的区域内,1个单位如果每天少用2个车次,全区每天将少动200辆公车。”周永忠说。据悉,在第一批300辆公务自行车全部启用之后,市中区将陆续推出第二批410辆公务自行车,站点设置侧重市中区北部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场所。如果公务自行车运行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或将逐步对外开放。
公务自行车如何申请?
目前,公务自行车的申请以集体申请为主,申请人将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上报给所属单位并加盖公章即可申请。后续如有补申等个人申请的情况,则仅需持身份证和单位证明办理即可。
公务自行车如何收费?
目前,公务自行车在4小时以内正常使用免费,超出后每小时将加收1元的公共资源占用费。而为了避免成为私车或者公车私用,对于超过正常工作时间仍未归还的车辆将每小时加收5元。周永忠介绍说,公务自行车使用时间为每天早上7点半至下午6点半,而经过测算,即使使用者因工作原因忙到下班时间,那么延长的1小时内完全可以就近找到停车点还车。
而在车体内部还安装有一个芯片,当车辆超期未还时,系统后台会给使用人发短信提醒。当车辆归还没有锁上时,系统后台同样通过芯片接到提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如果所到达的地方没有自助锁止器怎么办?
公务自行车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使用人的方便性,每辆自行车都配有一个临时锁止器,当使用人在没有自助锁止器进行停车的情况下,可以将车子锁在柱子上等可以上锁的地方。让“两轮公车”骑得更远
在全国对公务用车进行清理和改革的大背景下,使用自行车代步符合公车改革的大方向,既有利于环保,又节省了办公费用;既方便快捷,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并将对公车滥用起到约束作用,可谓一举多赢。
当然,从公务员的角度来说,要放下习惯了的“四轮”,改蹬自行车出门办事,还要放得下面子和架子。毕竟,在有些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眼中,骑自行车出去远没坐轿车来得体面。若不把这些想法革除,两轮之路恐怕骑不太远。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领导干部带头骑上公务自行车,获得的效果可能比普通办事员骑车外出要好得多。
如何保证公务人员骑公务自行车去附近办公形成常态和长效机制,让公务自行车成“永久牌”而不是“飞鸽牌”,需要我们确保真正将公车改革推进到位,切实取消不必要的公务用车,限制公车数量。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机制,强化领导带头作用也极为重要。因为公务机关的普通公务人员,本来就没有动用小汽车的权利,所以骑车出去办事也没什么。但是如果一些领导干部,能够放下架子和面子,带头把自行车作为公务车,将对公务自行车的出行起到积极示范效应。市中区推行公务自行车10天来,叫好声和质疑声都有。如何让公务自行车普及开来,真正发挥出“化学”作用,应该是决策者的初衷。公务自行车这一济南城区内的新生事物,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对于敢为人先的作法,不妨多些鼓励和期待。
新闻推荐
本报5月10日讯(记者 张龙)6日,市民赵先生向党报热线反映,他打算在历下区开办一家网店,并以自己居住的房子作为工商登记的办公地点,但济南工商部门要求其前往居委会开具相关证明,却遭到了对方拒绝。...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