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四中师生到大峰山游学 通讯员朱凌凌 摄
十四中学生在紫藤萝花架下上语文课□本报记者 潘奕轩 通讯员 朱凌凌
说起济南中小学哪所学校的植被多,不少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济南十四中学。走进十四中的校园里,会看到与学校同龄的丁香枝繁叶茂;40多岁的雪松需要两个高年级的学生才能抱得过来……这一切都化身成为学生们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将教育视野拓展到室外,每次外出活动,学生们都会随手捡起游客丢的垃圾,还景区一片清洁的环境。
【森林校园】
70多种植被绿意随处可见
春天,走进济南十四中的校园,会看到玉兰绽开硕大的花朵;夏天,树藤下大片大片的阴凉;秋天,木瓜、山楂丰收了,学生们捧着收获的果实乐开了花;冬天,校园里翠绿的松柏,成了学生习作中的一抹亮色……在济南十四中的校园里,有70多种植被。跟着植被的变化,会悄然发现一年四季各种不同的美。
记者了解到,十四中校园里很多树木是1956年建校时种下的。近几年来,校园环境更是得到了大力的改善。校园里灌木、乔木合理搭配,绿植多,生态环境好,引得鸟儿飞来落脚休息。在教学楼走廊里,记者发现,老师办公室门口、窗台上都有自己种植的绿萝、君子兰等植物。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绿色植被在十四中随处可见。
【资源丰富】
语文课搬到紫藤萝下亲近自然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在十四中校园里紫藤萝花架下传来了歌声,这是学生们在上语文课。在十四中内,从腊梅花开到紫藤萝花开放,学生的语文观察课一直在校园内进行,让学生从环境中感受美的熏陶。观察课结束之后,每个学生将撰写一篇观察日记。
“处于花季的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怒放的生命,将更加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学生与自然共生,通过走进生活,让学生爱上语文。”济南十四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米强表示,把语文课堂从教室搬进大自然,学生可以切身感受一草一木的生机和魅力。
让学生们在这美丽如花园的校园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一直是校长杨荣耀心头的使命与责任。“教育重在育人。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教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生命。”这是济南第十四中学多年以来形成的教育风格,基于此,学校将校园里多种植被资源转化成学生的课程资源。秋天学生们用校园里的落叶制作树叶画、生物课观察植物的生长、美术课到校园里来写生……植被丰富的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我在行动】
建设美丽泉城师生一起动起来
十四中的学生走出校门到素有“长清的延安”之称的大峰山游学,参观完纪念馆,开始了登山之旅。在这整个登山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随手丢弃垃圾,而且每个班每个小组都提前备足了垃圾袋,还沿途捡拾其他游客丢弃的不可降解垃圾,自觉当起了志愿者。
十四中2014级学生小雅告诉记者:“我们每个人都捡拾景区里的一个垃圾,不只是帮景区的环卫人员,还让到景区游园的人看到更干净更美的风景。建设美丽泉城,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泉城是我们的家,我们爱我们的家。”
新闻推荐
守护泉城碧水蓝天“环境卫士”一直在行动市环境监察支队一天24小时盯守超标排污情况 严惩环境违法
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检查企业治污措施落实情况 (资料照片)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现场采集水样(资料照片)新老残游记第五回话说当日,老残和七彩娃游罢大明湖,已是夕阳西斜。两人都觉腹...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