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信法尚法少知法、遵法守法难用法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9-17 13:43   https://www.yybnet.net/

■63.7%公众认为法律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成左右公众表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比较到位

■56.4%的公众对购买的食品不放心,51%的公众对环境保护感到不满

□本报记者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岳盈盈

依法治省,社会公众感受如何?近日,省民意调查中心公布《关于山东省公众法律素养及法治环境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说,“信法尚法少知法、遵法守法难用法”,是目前山东公众法律素养的基本特征——信奉法律,崇尚法治,但法律知识水平较差;自觉遵守法律,主动履行法定义务,但依法维权困难重重。近七成受访公众认为本地行政机关执法程序不透明、不规范。

九成以上公众法律知识甚少

据省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张晓介绍,本次调查以宪法为依据,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围绕“信法、知法、守法、用法”四大维度,考察公众的法律素养;围绕“权利保障状况、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三大维度,了解山东省目前的法治环境。调查以山东省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选取济南、青岛、临沂、潍坊、烟台、菏泽共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为调研地。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开展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2080个。

报告显示,90.4%的公众相信法律,84.4%的公众对“依法治国”心怀憧憬、充满信心。而在公众信法尚法这一理念下,却存在“少知法”问题——九成以上公众对基本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其中近两成一无所知,农村居民不懂法律知识的占比更高;公众学法基本处于自然、自发状态,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是主渠道(94%),政府普法宣传活动收效甚微(7.5%)。

同样,遵法守法也遇到“难用法”困境。报告显示,山东公众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自觉遵守法律,主动履行法定义务。99.6%的公众拥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高度认同“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义务,97.6%认同“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而公众依法维权困难重重,仅47.6%的公众认可目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仅46.9%认为“法大于权”,仅63.7%认为法律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年轻人反应尤为强烈。

两成以上受访者

遇乱收费乱罚款

张晓告诉记者,与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的权利保障状况有喜有忧——人身权、婚姻自由权及妇女儿童老人等特定主体的权利保障状况较好;政治权利保障状况较差,政治权利意识尚不成熟;财产权、劳动权等权利保障状况堪忧;违法征地拆迁、假冒伪劣、欺诈、食品安全、个人信息泄露等是公众合法权益的主要威胁。

在人身权上,高达94.8%的公众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感到满意。山东民风敦厚,敬老爱幼、尊重妇女等传统美德得以传承,七成以上公众表示妇女、儿童、老人等特定主体的权利保障状况较好,98.1%认为婚姻自由权受到保护。

但是公众政治权利保障状况不容乐观,政治权利意识尚不成熟——近半数公众难以正常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城市居民尤甚;不少公众不知自己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甚至认为这是不好的事情,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居民尤甚。

报告显示,财产权保障状况较差——公众财产权面临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威胁,超过一成公众反映自己的住宅(宅基地、承包地)没有受到保护,两成以上有被行政机关乱收费、乱罚款的经历,四成以上有过被诈骗的经历,近六成买过假冒伪劣的商品。

劳动权利保障状况有待改善,近两成公众遭遇过就业歧视,超过1/3的公众觉得自己的收入与付出不相称,逾两成的公众认为休息休假权没有得到保障。

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公共安全状况堪忧——56.4%的公众对购买的食品不放心,51%的公众对环境保护感到不满,超过1/4(26.5%)的公众认为自己的个人隐私不安全。

“司法不公”“打官司难”

反映较强烈

报告认为,依法行政亟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科学民主决策、行政执法等工作均有待改善。

报告显示,仅四成左右公众表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比较到位。政府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度不够。公众参政议政热情高涨,逾3/4的公众愿意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但实践中难以实现,仅35%表示政府重大决策时会听取公众意见,四成以上不知如何参与。

而政府执法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执法程序不透明、不规范”,是公众眼中本地行政机关执法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占69.2%。

在司法领域,“司法不公”、“打官司难”是山东公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两大突出问题。

公众对司法公正性评价不容乐观——高达47.9%对司法公正性心存迟疑,更有14.5%认为“司法判决不公平”,甚至是“很不公平”。

公众对打官司心有余悸、战战兢兢——高达83.5%的公众认为打官司难,或者不知道如何打官司。

报告建议

只有全民受益才能全民守法

□本报记者张春晓

省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关于山东省公众法律素养及法治环境的调查报告》认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法治的标准,一是民众的权利能否得到法律保护,二是公权力能否得到法律的制约。唯如此,经济社会生活方能实现法治秩序。因之,“保护权利”、“限制权力”是实现法治的两大抓手。

报告建议,只有实现全民受益,才能实现全民守法。应把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推进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好处。应彻底转变观念,不能只强调法治的管制、约束功能。想让老百姓信法、守法,就应首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反映群众的诉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当务之急,应下力气抓住信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环节,提高其公信力,畅通老百姓的利益诉求渠道。

同时,要实现依法治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关键。“目前,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地方性法规、所有的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都是由政府执行的,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合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省能否实现。因此,须首先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党政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带头守法。”省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张晓说。

报告提出,自1986年至今,已经开展将近30年的普法宣传活动,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味灌输、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的现象,实际效果不宜估计过高。应探索和创新普法宣传和普法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针对老百姓“没事不找法,用法才学法”的特点,选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各类媒体密切合作,利用宣传栏、公益广告、社科普及等多种方式,把法律知识通俗化、生活化,实现法律宣传教育常态化。

新闻推荐

“战争与和平”美展在山东出版美术馆展出

□记者于国鹏实习生宿译丹报道本报济南讯由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战争与和平·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9月16...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信法尚法少知法、遵法守法难用法)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