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六进”三年实现四个全覆盖●法律进校园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济南仲裁委争当全国仲
裁“排头兵”
●法治历下尊法学法融入社会生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一年多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问题,加速推进法治济南建设进程,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市的崭新局面。
科学谋划蓝图
“两轮驱动”发力
市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市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确立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定位与目标。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强调,“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必须全力驱动深化改革这个动力之轮、依法治市这个保障之轮,实现两轮同向而行、共同发力;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在今年市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把“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狠抓改革攻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列为全年重点工作的首位。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全市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情况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市政协常委会召开法治济南建设专题议政会,共商法治济南建设大计。抓住“关键少数”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济南蔚然成风。
济南市将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锡锌教授主讲,举办领导干部行政程序专题法治讲座。市委组织部在全国著名高校举办10期“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济南”专题培训班,135名市直部门主要领导、300名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50名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参加培训,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济南市尚属首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将“法治进机关”列为“法治六进”之首,要求机关干部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市委政法委探索实行政法机关巡查制度,对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法院判决执行、检察院批捕等重点执法环节进行巡查,有效提高了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水平。创新“人民调解+司法处置”模式,市司法局组织40名人民调解员历时10个月,成功破解历时6年、涉及2000多家购房业户的“三联彩石山庄”纠纷困局。全面开展农村合同监管、项目竞标工作,把村干部的“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成为新时期依法治村的新亮点。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织密“法律保障网”
济南市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市、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提升12348法律服务热线功能,打造互联网+司法行政网络服务平台,开通公共法律服务便民直通车,着力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村(居)”和“实体、热线、网络、能动”四纵四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更加便捷地咨询法律问题、寻求法律帮助。
与此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降低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范围,增加政府保障,提高援助质量,依法维护弱势群众合法权益,超额完成今年为民办实事任务。促进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律师事务所发展到294家,执业律师4050人,省会法律服务资源聚集度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市政府建立了58人的法律顾问专家库,200多人入选县(市)区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大力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交通事故、医疗纠纷、诉前、婚姻家庭等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突出。成立中央商务区法律服务团,依法破解中央商务区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法律方面的难题。充分发挥市属困难国有企业法律服务团的作用,为44家市属困难国有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历城区选派28名资深律师成立华山片区拆迁维稳律师团,进驻12个拆迁工作组,为华山片区拆迁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在全国首创信访“第三方”评查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律师、媒体人士等组成“第三方”进行评查,依法处理难度大、案情复杂或历史遗留的重点信访“难题”。在法院、检察院设立涉法涉诉法律服务工作站,妥善处理片区建设中村民讨要土地补偿款、农民工讨要工程款等群体上访案件。
率先向“法治六进”转型升级推动全市治理体系法治化现代化
济南市审时度势,探索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动由“法律六进”向“法治六进”转变。
王文涛对全市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统一思想和行动,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强迫交易、聚众闹事、暴力抗法以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开展“法治六进”活动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法治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市直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挂街道办事处,市直政法部门中层干部带头包挂联系主城区居委会,全市近7000名政法干部、律师和街道干部参与活动,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网格化推进,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推进联系人员、法治教育、法律服务、依法治理“四个全覆盖”,推动从普及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理念、解决法治问题、实现社会治理体系法治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占国,市法院院长李勇,市检察院检察长张振忠等分别带头到所联系的街道办事处对接,政法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六进”活动。近期,结合“法治六进”活动,全市开展济南市百镇(乡、街道)千村(居)“宪法六进”活动,让宪法走进基层。
全媒体立体化普法推进法治文化名城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全市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名城建设。充分发挥媒体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电视说法、广播讲法、报纸释法、电话问法、短信送法、网上学法、微博微信普法”全媒体立体化法治宣传格局。济南广播电视台“以案说法”“有话好好说”等节目,济南日报“法治”“律师在线”等专版专栏,“12345”公益普法热线、“法援在线”两微一端和市司法局官方微博、微信,成为市民重要的学法阵地;12348热线年接听量突破5万个,转接12345市民热线电话4000余个,成为深受市民欢迎的法律服务热线和普法专线。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建商河法治文化广场、阳光100法治文化社区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全市法治文化示范点达到136个。充分运用戏曲、电影、书画等形式,开展“戏曲普法”“法治电影城乡行”等丰富鲜活的法治文化活动,让法治文化走进市民生活。(本报记者刘晓群通讯员尚庆忠)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4日讯(实习生 由亚男 记者 牟明善)今天上午,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中共济南市委外宣办主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济南市分公司承办的“把美丽济南寄出去”、“济南有礼”城市品牌外宣活动有...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