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董昊骞董广远
生活日报6月22日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山东省食品安全周期间,由生活日报主办、山东省食药监局指导的“我与食品安全”全省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进入专家评审阶段,近日,由主办方负责人、省食药监局相关处室以及山东大学教授、著名作家、中小学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了书面评审。100篇优秀候选作品入围名单已在生活日报官方微信公号进行了公示和市民投票,参考投票情况,评审专家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评价,部分专家还对征文活动和作品进行点评。活动最终将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4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5名,近期主办方将揭晓评选结果并举办颁奖典礼。
谢锡文:
山大教授、文学生活馆创始人
本次大赛,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生活日报》所提示的写作主旨——提高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展现“食安山东”建设进程,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一篇篇稚嫩而认真的文章中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展示,从妈妈的食品安全课堂到奶奶的安全食品菜园,从无良商家的自食其果到“五毛大军”的校园覆灭,孩子笔下的小环境就是我们今天食在其间的大世界,引导孩子从小在“我”与“食品安全”之间建立自我意识、健康意识,省食药监局和生活日报做了一件颇有功德的事情。
参赛作品所体现出的山东省中小学生用文字表达生活的能力也令人欣喜。讲述身边的食品安全故事,孩子们的笔力稚拙而活泼,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文字承担起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和社会正能量传播的责任,而本次大赛无疑搭建了一个有社会效益、有责任担当的传播平台,期待这种优质的知识传播活动有更广远的传播空间。
王方晨:
著名作家济南市作协副主席
小作者的描述充满了童趣,感情真挚,文笔自然。他们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论述说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有的则展开想象,用虚构的故事或童话,描写假冒伪劣食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提醒人们远离不安全食品,抨击违法商贩的不道德行为。也有的采取直接论述的手法,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理有据地加以阐述,义正辞严,条理清晰,给社会敲响了警钟。从这些获奖的作品来看,小作者都有较强的道义感,写作的态度认真,对食品安全问题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值得充分肯定。他们稍显稚嫩的呼声,一定能得到社会的倾听。他们良好的愿望,终会引起社会的重视。
焦丽:
济南市明湖小学教科研主任、济南市身边好老师
由《生活日报》主办、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力指导和支持的“食安山东.我与食品安全”全省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活动已渐渐接近尾声。在这次有奖征文活动中,“食品安全”这一话题已经远远超过征文这个范畴,成为学生、教师与家长们对食品安全的大关注、大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本次大赛,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从年龄跨度看,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九年级都有参赛者;从学生所采用的题材看,文风活泼,诗歌、散文、小说、随笔、书信等均有涉及。从反映的食品安全角度看,学生们可谓“百眼看食品,百手写安全”。
小文章,大世界。“我与食品安全”这一选题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于食品安全总关情。我想,这正是本次大赛的主旨所在:提高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李喜梅:
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老师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而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人们的热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恰如《“小气”老妈》中的妈妈就有一颗“求真、向善、唯美、博爱”之心,她言传身教、亲身实践,深深地影响了小作者。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只有那些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认真观察的人才能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正的美文,做到理真、意切、情融。好的作文建立在牢固的语言知识基础之上,而读书是最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方法。阅读在滋养心灵、培养品德的同时,能使人思维日渐缜密完善,情感日渐丰富纯真,观察也日益敏锐周到,作文也就不再成为困难的事情。衷心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够养成读书写作的习惯,让读写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读进去,悟出来;读他人,写自己。在书籍中发现自己,在文字中书写自己,在生活中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新闻推荐
今年7月6日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斋节。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有关...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