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爱速降爱飞行, 寻访玩家

来源:烟台晚报 2016-10-01 12:04   https://www.yybnet.net/

主持人:YMG记者孙朝军摄影报道热线电话:6631259

上周日,在烟台举行的一个很小众的比赛吸引了全国多个城市选手的注意,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多个城市的44位选手,在一条长度约千米、宽度不足三米、落差达300米的狭长而又陡峭的赛道上,纵横驰骋,放飞梦想。这个比赛就是最近圈内人频频提及的烟台南山下坡赛,“圈内人”都是自行车速降比赛的狂热爱好者。

从小东夼的山根拾级而上,蔚然深秀,松林蔽日,进入山道,崎岖不平,怪石嶙峋,呈犬牙交错状,就这么一个不适合爬山的地方却吸引了自行车速降爱好者的注意。上周六下午,记者跟随赛事的主办者之一邹雨平,在赛道上体验了一把,当然不是骑自行车,而是步行从终点“跋涉”去起点,一路往上,腿有些发酸,沿途也看到不少参加比赛的速降选手推着自行车往上走,他们是为了第二天的比赛特意来熟悉赛道的。来到起点的平台,站在上面上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邹雨平说,从起点骑自行车速降至终点,大概仅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而我们从终点走回起点,用时接近40分钟。这次速降比赛的第一名是来自北京的宋佳逸,全程只用了2分2秒。

一次莽撞的挑战引爆了热情

接受采访时,25岁的邹雨平说自己也是狂热的自行车速降爱好者,从初中时就被这种飘逸、节奏感强烈的运动吸引,这一次,他和在烟台大学读书的刘皓琛同时成为比赛的组织者,他俩的想法很简单,目的就是让比赛更加纯粹。

邹雨平真正与单车运动结缘是在高中,那时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学,一天来回15公里,但是在山上越野的愿望一直没有磨灭。回想起当时,邹雨平说这份坚持与渴望真的是非常磨练人,既让人有动力前行,又不会因为过度羡慕而走偏。

高考结束,成绩不错,邹雨平直接去买了一台入门的“林道软尾”自行车,并带去了南京上大学。2008年,重型技巧性的山地运动在国内基本处于基础阶段,更不要说在高校了,所以那时每次上山基本都是邹雨平自己去,学校找不到伙伴,社会上的组织也融入不进去。其实在大三之前都是走走停停,直到一个巧合的机缘,周末上山,在紫金山遇到了一位来自马鞍山的车友,带邹雨平去了一条路,那时他在前面飞跳骑,邹雨平基本跟不上,也是见识了一番。

后来邹雨平独自来到那个赛道,大胆地尝试了一把“飞行”的感觉,但落地摔得比较惨,车前轮已经变形,胳膊疼,最后用绷带吊了半个月。邹雨平说就是那次莽撞的挑战引爆了自己,让他更有动力去从事这项运动。以后,邹雨平换了一台车,也结识了当地的速降组织。同时开始参加速降比赛,成绩还比较让人满意。快毕业时,邹雨平转向去做服务组织,业余经常组织朋友去练习车,还在南京参与组织了几场比赛,同时也带出了几个不错的朋友。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回到烟台,烟台的山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速降运动起步不算太晚,而烟台的速降圈子却蒙着厚厚的烟雾,在国内也没什么名声。邹雨平就想把烟台的赛车气氛做得更好一些,通过修赛道,带活动,带新人,来把这项运动发展得更好。

光是一千六百米赛道的探查和修缮就花费了邹雨平和朋友们半年的时间,自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3月份才完成,这期间,修缮的赛道不断遭到破坏,一次次的重修让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后来又发生了一些赞助之类的压力,但最终,他们几个人艰难前行,最终顺利将比赛圆满完成。

比赛结束后,邹雨平说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选手的意见建议,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支持。邹雨平说“烟台南山下坡赛顺利落幕,我们的征程却刚刚开始”。

必须好好学习,才能实现梦想

宋佳逸从小就喜欢速度和挑战性强的运动。两三岁开始就骑儿童三轮车满地跑,五六岁就缠着家人买儿童自行车骑,十岁生日时一定要求爸爸送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2012年暑假,宋佳逸和几个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北京十三陵自行车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他更加喜欢山地自行车这项运动,因为要不断地坚持和挑战新的困难,不断前进才能有更好发展。同年十月,宋佳逸在家人的同意下,选择了骑山地速降车。后来,他就不断地去体验各种比赛,2013年参加了北京老山站和莫干山的速降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同伴身上学习到很多骑行技术和经验。对于宋佳逸来说,2014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他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山上骑车练习和去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速降赛。比如廊坊万达商场速降赛,济南浆水泉速降赛,道卡斯义乌速降赛,南京森林摩尔城市商场赛等。自行车赛让他的生活多姿多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断骑车不断进步”。

宋佳逸说,在自己骑车的过程中,受过伤,也有过情绪低落,但是只要可以骑车就会开心和快乐。

对于骑山地速降车,宋佳逸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要去加拿大温哥华上大学,这样他就可以去惠斯勒山地车公园骑车。宋佳逸以此鼓励自己———我必须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喜欢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19岁的刘皓琛是一名大学生,同样酷爱自行车速降。很多人曾问他,何苦花费如此金钱和时间,换来一身伤痕?也有人曾劝阻他,让他用远行游乐代替这危险的运动。刘皓琛说自己从不辩驳,因为这本就是孤独的旅程。

2013年6月,刘皓琛骑上了属于自己的一辆山地车,在街市中穿行,微风拂面。9月,刘皓琛拥有了一辆轻型越野山地车。自此,他从公路辗转到山野,遮阳帽换成头盔。从此后,对山地的痴迷和热情,像野火般疯狂生长、蔓延。他选择的速降路线越来越激进。他就这样一步一步爱上速降,直到无法自拔。这种热爱不需要功利也不需要理由,那是像一见钟情般不可言说的感觉。刘皓琛喜欢下山时心脏的疯狂跳动,更喜欢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一直向前。骑车时,一切烦恼、压力都被耳畔的风声剪碎,成为梦想的肥料。

而对于危险,刘皓琛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圈子,摔伤,骨折,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有人失去生命。这都是极限运动必须面对,却难以接受的现实。它很危险,但驯服危险更有成就感。对于将来,刘皓琛说这个圈子还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虽然他们找到的少之又少,但他们会一直坚持。

比赛让她更加热爱生活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青岛女孩孙心怡接触到山地车,那时她正在读高中,不过骑了三次,她就深切感受到了车轮转动带给她的快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攒了半年的生活费,孙心怡得到了她的第一辆车,这辆车带她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车友,每个周末,是车友们陪她度过了高中最难熬的阶段。家里尽管不支持,甚至为此爆发了无数场争吵,但这并不影响孙心怡对骑车的热爱。她说在骑上车的一瞬间,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到脑后。

高考前一个月当地举办的一场速降赛,彻底改变了她之后玩车的方向。当时决定参加比赛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她一个女孩。在小伙伴的鼓励和指导下,骑着不过三千元的车,戴着借来的护具,冒着雨跌跌撞撞地完成了比赛。之后回想起那次比赛,孙心怡总是难以想象自己是如何坚持完赛的。这个事对孙心怡的意义在于:当时种种不利的情况下都能完赛,以后还会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后来参加比赛,因为赛道太差她的确多次萌生过退赛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次比赛,就告诫自己,不要因为畏难情绪而给自己找退缩的借口。

孙心怡说很幸运能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它改变了她,让她更加热爱生活。而现在,这项运动早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于有时骑车的动力并不在车本身,而是在于那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孙心怡说,“不要用成绩来衡量我们玩车的热情,我们都是为热爱而存在”。

新闻推荐

山东省每年将认定50家创客空间

新华社济南5月3日电记者日前从山东省中小企业局了解到,山东省将加快构建一批创客空间,为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资源。据山东省中小企业...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爱速降爱飞行, 寻访玩家)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