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樱
近日,济南市内多个区的食药监管部门公布了新一期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这一次沃尔玛泉城路店又被罚了,不过不是销售过期食品,而是销售的食品涉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济南国医堂医院从不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个人处购进药品,被历下区食药监局重罚8万多元。(详见月日《齐鲁晚报》)
知名大超市被“点名”,虽然不是重蹈覆辙销售过期食品,而是食品添加剂惹祸,但是依然叫人不解。“店大不怕差评”,这是“累罚不惧”吗?是之前没有罚到痛处,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面对最严食药法规缺乏起码的敬畏,值得深思。
从去年以来,食药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力度和频次不断提高,但是,有些大型商超一而再、再而三地我行我素、违规经营,“小动作”接二连三,多次登上食药黑名单。这不仅会降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也会导致执法陷入尴尬困境,推高行政成本。最关键的是,会影响到良好的竞争秩序,让那些小超市也会持无所谓的态度,引发不好的社会连锁反应。
笔者以为,知名超市也好,大型医疗机构也好,都应以身垂范,恪守诚信,以在行业内发挥榜样作用。可是,总有些大店带头不守规矩,触碰法律红线。这与执法过软或执法不严,以及违规成本较低有着直接关系,不排除有些地方存在利益牵连,抑或是个别大店存在“财大气粗”的势头,拿着罚单不当回事儿。对此,相关部门应迎难而上,针对“隔墙扔石头”的管理局面对症下药。既要动用双重问责制,确保执法不打折扣落到实处,也要用完备的制度撑腰壮胆,破除利益链条和地方保护主义,确保最严食安法长出“铜牙利齿”,起到应有的威慑力和约束力。
另一方面,应积极联合行业协会,将大型商超和医疗机构纳入诚信机制监管,实行常态化管理。确切说,应重视对企业的从严治理,树立源头管束或阻截意识,早处理、早亮剑,对违规企业情节严重、不知悔改的,应及时约谈,或是签订诚信协议书,强化契约精神,提高自律水平,以防止违规乱象的重蹈覆辙与区域泛滥。
最严食药法不是纸老虎。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精准直面,重拳攻克执法之软、执法之弱,切实提高执法力度与管理水平,重视大店的违法乱象,创新管理措施,提速制约水平,跟得上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大步推进食安济南的建设,为公众营造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
新闻推荐
儿媳进家就能喝上热乎汤 婆媳融洽、一家人和气,这小日子越过越带劲
陈洪(左)给婆婆看手机上的视频。本报通讯员李岩松摄本报记者孟杰“中午你们想吃点啥,我把汤先烧上。”因为要照顾超市里的生意,陈洪早上离家、中午回家。岁的婆婆王米荣虽然腿脚不便利,但怕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