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现在开庭!” 7 月 19 日上午9: 00 ,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十四法庭,一批减刑假释案件正在公开开庭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开庭当事人席上空无一人,审判区域中央却多了块大屏幕,屏幕中的复合画面涵盖了提请机关、检察机关、提请减刑假释的服刑人员等多组镜头。这次庭审是济南中院利用远程视频法庭开庭审理的首起减刑案件。
随着法槌落下,屏幕中首先被监狱民警带出的是案件当事人、服刑人员李某。在审判长的主持下,监狱民警宣读了提请对李某减刑、 假释的建议书,出示了其悔改表现的相关证据,出庭检察人员重点围绕证据情况发表了法律监督意见。审判长对服刑人员李某是否符合减刑假释条件进行了充分的法庭调查,最后合议庭听取了李某本人的陈述意见。
当天,借助远程视频庭审系统,济南中院与市检察院、济南某监狱对35 名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部分媒体记者在现场进行了旁听。
近年来,济南中院管辖9所监狱的减刑、假释案件,最远一处位于德州市,距离一百二十余公里,车程近 3 个小时。2016 年,济南中院受理减刑假释案件 7663 件。由于案件数量多、监狱位置偏远及监管风险等原因,以前此类案件的开庭审理均需前往罪犯所在监狱进行,案件审理周期长、开庭效率低等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提高减假案件的办案效率,济南中院在2015年启动了辖区监狱远程视频法庭建设筹备工作,并于去年底完成对辖区所有狱内法庭的信息化设备改造。经过半年多的调试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远程庭审的技术要求。
据了解,济南中院远程庭审系统的庭审现场分别设在法院和提请减刑假释的服刑人员所在监狱的科技法庭内,使用方式上采取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及受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法院远程视频科技法庭,驻监狱检察员、报请人、 罪犯本人在狱内法庭的远程视频模式进行。
“有了远程视频庭审系统,承办法官以后‘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法院里审理此类案件,而检察机关、监狱也可以随时通过庭审系统传输相关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审判质效,确保了减假案件审理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济南中院审判监督庭庭长钟淑健介绍说。
下午5: 00,此次减刑假释远程视频庭审顺利结束。鉴于本次提请减刑、假释人员较多,部分法律事实需要进一步查核,合议庭决定择日作出裁定。袁粼
新闻推荐
11日,本报刊登《卖烧烤收废品还种庄稼生活垃圾藏身防尘网下》一文,报道了市区内几处围挡后面的生态万象。其中,二环东路与和平路交叉口附近一处白色围挡后,藏有两家废品回收站。该处围挡位于...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