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调对接,顾名思义,是指让矛盾纠纷调处中的诉讼方式与非诉讼方式相衔接。对于适用诉前调解的案件,法院在立案之前都要先行调解,当事人不愿接受诉前调解的,则立即转办立案登记和审查,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权。
近年来,面对案件数量急剧增加的形势,为使有限的司法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济南两级法院眼睛向内,依靠内部挖潜,把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立案之前,化解在萌芽状态,这就形成一张庞大而充满活力的“过滤网”。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10余万件,另有近万起纠纷在诉前就得到了化解,此举不仅减轻了群众诉累,也进一步节约了司法资源,有效缓解了办案压力。
那么,诉调对接是如何运作的?哪些案件可以坚持人民调解?又该由谁来主导调解?
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诉调对接的工作流程,近日,记者走进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一个科学整合“纠纷解决资源”的平台,一个“诉前调解+速裁”的纠纷前端化解机制。这个被称作“矛盾集聚处”的场所,面积近500平方米,设有7个调解室、3个速裁法庭,配备速裁法官2人、法官助理8人,常驻人民调解员5人,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多场当事人由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反转剧”,令人叹为观止。
日前,市民孙某走进历下法院,她手中拿着早已整理好的诉讼材料。2年前,孙某将10万元借给朋友李某急用,约定1年后归还,结果直到现在,孙某都未能将借款收回,无奈之下只好起诉李某。接待她的法官在了解案情后,发现此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在登记立案前,法官建议孙某可以选择诉前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更方便更快捷。
在了解诉调对接的工作流程后,孙某同意进行诉前调解,并在法官指导下填写起诉书和调解申请书(图①)。在济南法院,对于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家事、相邻关系、小额债务、医疗、物业、消费者权益、行政赔偿等民商事、行政案件可以通过诉前调解来化解纠纷。
随后,孙某来到诉前调解指导分流窗口预约调解(图②),法官向其释明诉前调解的相关事宜,并在孙某的同意下选定特邀调解员王启太负责该案的调解工作。历下法院广泛吸收代表委员、人民调解员、仲裁员、公证员、医疗专家、金融保险专家、电视台主持人等加入特邀调解员队伍,进一步提升调解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
法官电话联系另一当事人李某征得其同意调解,同时联系特邀调解员王启太约定调解时间(图③)。在历下法院,诉前调解可以随时预约,随时调解,解决纠纷方便快捷。
第二天,孙某与李某如约来到历下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图④)。
在第二调解室,特邀调解员王启太接待了她们。通过耐心释法明理,借款人李某同意尽快还款,但由于资金周转紧张,一时无力偿还所有欠款。
在王启太的主持调解下,孙某考虑到李某当下的经济能力以及积极诚恳的还款意愿,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约定了分期还款期限(图⑤)。整个过程只用了40分钟。
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孙某向历下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立案后随即出具裁定书,并向双方当事人进行送达(图⑥)。
如果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法院立案后将由诉调对接中心的法官速裁(图⑦)。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不适宜调解的,依法进行立案,并根据业务分工确定承办部门和承办法官。
目前,历下法院诉前指导分流3800多起案件,其中1700余起成功调解,1200余起放弃起诉或撤诉,诉调成功率超过85%,纠纷化解平均用时6.3天,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用100余万元,实现了当事人、司法机关、调解组织等多方参与主体共赢的局面。文/本报记者 侯月
通讯员 袁粼摄影/本报记者 崔健
通讯员
刘玉杰 时光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3日讯(记者王蓓贝)济南乒乓球爱好者注意啦,2018年“玉泉杯”第一届新时代乒乓球邀请赛、2018年“玉泉杯”第一届俱乐部少儿乒乓球比赛两项赛事,将分别于2018年1月25日和2月5日在济南玉泉森...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