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过了吗?”这几天,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车队的中年司机杨建军成了“新闻人物”。凭借自学,他顺利通过了号称“中国最难考试”之一的司法考试,成了同事们眼中的励志榜样。
一名司机,怎么和司法考试“挂上了钩”?故事还得从4年前说起。
结缘司考“法盲被法律包围了”
2013年,年近四十的杨建军来到市检察院,成为一名司机。
在接访大厅里,他看到很多来访群众来时满脸的不解和怨气,走时却一脸微笑和满意。他慢慢地了解到,接访的同事耐心地倾听群众诉求,并且向群众用心讲解法律规定,还热心地提供法律咨询,这才让群众满意而归。
杨建军还发现,院里许多非业务岗位的同事空闲时都在准备司法考试,就连车队都掀起了“司考风”。近年来,市检察院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目标,鼓励在职干警积极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全院上下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耳濡目染中,杨建军切实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力量,也明白了法律是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和有力武器,学法懂法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帮助别人,学习法律知识的强烈渴望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坚定决心“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让我充满信心”
高中学历,没有任何法律基础,杨建军从这样的起点上路了。
学历不够,没有报名资格,他就先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专科和本科学历;书上的内容看不懂,他原原本本地抄书,看到同事不忙的时候就去请教;家离单位太远,路上浪费时间,他就干脆在单位学习不回家了。计财处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文豪看他这么勤学好问,送给他许多法律书籍,经常给予指导,鼓励他坚持学习。控申处处长胡晓麟和同事们更是把他当作处里的一员,经常为他答疑解惑,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尽可能提供便利。
有了同事的帮助和鼓励,杨建军靠着笨功夫、苦功夫,3年先后通过了山东大学自学考试的38门课程,顺利拿到了山大专科和本科学历。
不负众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接连拿到两个学历后,杨建军开始向司法考试发起冲击。
但是,司法考试比想象的还要难,自己掌握的那点法律知识与考试要求相差甚远。这让杨建军倍感压力。一次,他出车保障公诉人出庭,公诉一处处长张红广鼓励他参加公开庭审的旁听。在庄严的法庭上,他第一次近距离目睹了公诉人指控犯罪的凛然正气,深深地领略到了公诉席上的精彩,心中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坚毅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杨建军终于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他说,自己会在逐梦公平正义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学习了法律之后,我才深刻认识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的重要性。”
近年来,为深入促进学习型检察院建设,造就精英检察官群体,促进办案公正高效,实现检察工作新的跨越式发展,市人民检察院鼓励广大干警自觉学习、崇尚学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广泛开展专题讲座、业务竞赛、检校合作等活动,鼓励全院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鼓励干警参加司法考试和在职研究生学习,努力营造互助团结、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干警的业务能力。(本报记者 刘晓群 通讯员 庞玥)
新闻推荐
诉调对接,顾名思义,是指让矛盾纠纷调处中的诉讼方式与非诉讼方式相衔接。对于适用诉前调解的案件,法院在立案之前都要先行调解,当事人不愿接受诉前调解的,则立即转办立案登记和审查,依法保障当...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