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报 记 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靳鑫
校园欺凌,可谓校园里的一颗“毒瘤”。面对这一难题,自2017年开始,济南市槐荫区依托“幸福校园”建设项目,整合心理学、教育学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以及校外辅导员、社会工作者等资源,启动了“同伴行动——应用戏剧改善校园冲突与欺凌”(下称“同伴行动”)德育项目的实践探索,通过成立“同龄人小剧场”,采用“戏剧”及“同侪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冲突,有效预防和避免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找准防治校园欺凌突破口
“同伴行动”是尝试借助青少年自身力量改善校园氛围的一次德育工作探索。与传统的解决方案不同,“同伴行动”不流于事件发生之前枯燥的说教,也不是事件发生后的惩戒和补救,而是通过应用“戏剧”这一适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生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改善校园冲突与欺凌的行动,改善校园欺凌现状。
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周谊介绍,在“同伴行动”启动之初,由项目组和志愿者组成的调查团队走进济南槐荫中学、济南第三十七中学、济南第二十六中学、济南第二十中学、济南育华中学等5所项目试点学校,开展问卷调查。这5所学校囊括了城市更新区域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新城建设片区学校、城乡接合区域学校、老城区域学校,共调查了1672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672份,男生占52.2%,女生占47.7%,平均年龄为13.35岁。调查问卷包含70个题目,分为学生技能评估和学校氛围测量两大模块。其中,学生技能评估除5大核心社会情感技能之外,另有问题行为与安全担忧两个维度;学校氛围则测量班级氛围、学校氛围、规则、违纪、公平、安全、欺负、学生的声音、期望以及关心与支持等10个维度。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越低,其欺凌行为或被欺凌事件则发生得越频繁。“而这也更让我们明确了工作努力的目标:想要改善校园欺凌现象,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周谊说。
“种子演员”在实践中成长
该项目的核心组织建构和理论基础有三个:教育戏剧、“同侪教学”、社会情感学习。其中,“同侪教学”是连接教育戏剧实施和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一环。“同侪教学”是借助“改良式论坛剧场”进行的,“改良式论坛剧场”简言之就是“我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我既是观者,也是编者。”调动现场的“观众”有兴趣参与到演出当中。创编是该剧场成功的关键。因此,“改良式论坛剧场”实施需要有着较强能力的“种子演员团队”。在项目正式启动前,槐荫区教体局便已经着手“种子演员”的“海选”工作。小剧场的老师走进5所项目试点学校,进行项目宣讲,最后甄选出第一届120名种子志愿者加入了同龄人小剧场。
为了让故事情节更贴近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故事中的原型由学生发现,剧本由学生创作。从2017年7月到2018年底,1个团队,120名学生,5支演出队伍,15000多个小时,50多个周末,收获了9个成熟的故事剧本。与此同时,“种子演员”对于“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社会情感获得极大的升华,为进一步做好“同侪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同伴行动”可以带领学生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不陷入“指责归罪”,能以“中立”的态度探究“行为”本身的因果关系。除此之外,“同伴行动”还赋能在校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改善校园冲突与欺凌的行动,以此实现校园氛围整体的改善。
以演出促改善,
“同侪教学”取得实效
借助戏剧表演这一手段,观演者在与“同侪教师”(演员)的互动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与积极沟通,一起利用“坐针毡”“思路追踪”的戏剧活动去分析剧中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建议,并进行角色互换,探索改善的最佳方案。每次演出,“演员”们都会向观演者呈现完整的三幕戏,从矛盾冲突萌芽到欺凌的爆发,观演者一目了然。演出会在欺凌爆发的顶点戛然而止,观演者就会产生极大的好奇。接下来就是“坐针毡”的戏剧活动,主持人引导观演者去和故事中的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进行交流,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演员进行第二遍演出,其间开展“思路追踪”活动,引导观演者了解剧情冲突节点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也促进观演者发现剧中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在观演者充分了解人物性格后,主持人会引导观演者分组讨论矛盾冲突与欺凌行为改善的可能性。此时,便到了“同侪教学”的高潮,观演者踊跃上台分享自己的改善思路。
每次演出,“改良式论坛剧场”都会邀请两个班左右的学生作为观演者,全程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截至2018年底,9个团队累计为学弟、学妹提供志愿服务近33000小时,服务6000余人次。观演者与同侪教师之间累计互动3000多次,提出改善策略230余个。
周谊介绍,2017年该项目组建以来,“同伴行动”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参与展演的学生作为同龄人志愿者代表获得山东省志愿者大赛金奖,作为唯一的初中生参与专业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同伴行动”项目获得全国教育公益年会邀请,作了项目研究发言。
新闻推荐
□记者田可新通讯员宛玲马菲菲报道本报济南讯今年6月,历下区医疗保障局开展“双报到”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以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