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从实抓好,不断提高应急管理队伍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槐荫区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工作。创新思路措施、积极推进问题整改,以“马上办”和“钉钉子”的精神,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全面做好各项工作,服务效能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推进流程再造让审批窗口高效运转
槐荫区应急管理局审批窗口直接面对办事群众,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战场。为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槐荫区应急管理局采取多种措施对标先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动力,开展了一系列优化办事环境的工作。坚持能简则简,进行流程再造,对初次办理的业务,详细告知办事人员需要准备的材料,避免“来回跑”,需要多跑一次自取的材料,现场查验企业时,一并送到企业,实现“我送到”;梳理优化换证流程,面向延期换证的企业,整理出“一次性告知书”,让办事群众及企业放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不间断刷新山东政务服务网网上业务提交情况,并及时回复,缩短换证时限。
紧盯市民热线用制度保障诉求销号
根据《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条例》,槐荫区应急管理局健全完善了受理12345热线举报的相关制度,为优化办事环境提供了便捷、高效、优质、科学的服务。建立了以局长为热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局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举报投诉的协调和具体办理工作。建立健全举报核实查处“三必须”制度。相关科室接到举报后“必须到现场核实相关情况、必须将核实和处理情况报局办公室备案、要求回复举报人的必须回复”。建立举报受理销号制度。设12345举报受理台账,专人负责监督和督促相关科室办理进程,办理完毕后由承办人在台账上签字确认销号,杜绝因工作疏忽等原因积压举报件和超期未办理情况的出现。
持续排查整治促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健全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体系。为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水平,槐荫区应急管理局制定了《槐荫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书》,并下发给辖区2000余家重点企业,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员工的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过分管领导分组包挂、聘请专家技术支持、企业全员参与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掌握辨识风险点和排查事故隐患的方式方法。指导企业健全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制度、两清单”。
强化法治安监建设。以制定槐荫区应急管理局“三定方案”为契机,完善权责清单,理顺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落实《济南市安监系统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将监管执法总体分为计划执法和非计划执法两大类,加大高危行业监管监察执法频次,提高安全执法效能。建立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制度,严格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将抽查检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提升执法过程的指导服务意识。将指导服务贯穿于安全执法检查、复查和取证等执法检查全过程。对查出的企业违法行为,指导企业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支持企业尽快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严格监督执法营造公正文明服务环境
发放《廉政告知卡》,向社会公布举报执法人员违反廉洁执法“十不准”行为的投诉电话和信访接待日时间。根据廉洁执法的要求,“十不准”从执法检查的各个环节划出纪律红线,教育引导全局执法人员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使全局执法人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提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槐荫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槐荫区应急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将进一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凝神聚力、务实担当,扎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邹建明 通讯员 周杰)
新闻推荐
2014年全国19个大城市启动免试就近入学以来,济南再次重拳出击,2015年在招生政策中首提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让近年...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