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育晖最美十年

来源:济南日报 2019-10-31 11:28   https://www.yybnet.net/

足球已经成为育晖小学最靓丽的名片。学校领导班子带来集体朗诵。育晖学子表演京剧水袖。

随着岁月流逝,许多记忆会变淡变浅,但有关“育晖”的点滴所有,济南市育晖小学教务处主任徐延玲都记在脑海里,并越发清晰。

时光追溯到2009年,市中教育百花园里那一抹鲜亮的颜色孕育而生——育晖小学在郎茂山下拔地而起。从敲响新学期的第一次钟声,历经十年耕耘,在“我们带着阳光前行”文化理念引领下,学校以“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让师生情趣盎然地“走在阳光里”,足球特色越擦越亮,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增强,一跃成为办学条件现代化、教育质量品质化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是育晖最美的十年,也是我的最美十年,这十年我们共成长,未来我们还将共同迎接下一个最美十年。”徐延玲告诉记者,就让她当一次学校的“代言人”,给大家讲讲“育晖最美十年”。

A师生盎然走在“阳光里”十年时间成就家门口好学校

虽然我在这里已经工作生活了十年,但每当我徜徉于校园景致中,行走于红墙楼宇间,穿梭在各大功能室里,即便是步履匆匆,依然会时不时感慨,“学校时时刻刻都有新变化,孩子们在育晖真的很幸福”。

2009年时,育晖小学在郎茂山下拔地而起,彼时还在济南市育才小学任教的我,与学校同事一起并入育晖小学,开始了艰难创业。虽然说是“艰难”创业,但是学校起点非常高,作为市中教育自己投资、自己建设的新学校,育晖小学从建设伊始,就备受各级领导的重视。

2009年9月1日,育晖小学含着“金钥匙”正式“出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校建校伊始便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纬二路小学结成命运共同体。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成为学校第一任法人,纬二路小学副校长王伟辰成为学校第一任执行校长。2010年,当时还是纬二路小学教务处副主任的王艳也来到育晖小学,从教务处主任到校长助理,再到副校长,2017年,王艳正式接过“接力棒”,成为育晖小学校长。

当均衡发展的号角在市中教育吹响,作为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纬二路小学在学校建校之初便发挥百年老校的优势,为学校输入了带有“纬二基因”的文化与管理。育晖小学也成为济南市名校辐射带动下设立的第一所分校,成为市中区集团化办学的“先行军”。

有了纬二路小学的高端引领,育晖小学迅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借鉴纬二路小学“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学校提出了“牵手温暖,成全生命”的办学理念,以“我们带着阳光前行”为价值追求,形成了办温暖有活力的“阳光教育”,让师生情趣盎然地走在“阳光里”。

为此,学校在发展规划中,赋予了阳光教育“活”“新”“美”新的内涵。其中,“活”是实现课程、教法、学法的丰富,让学校更具活力;“新”是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优质学校;“美”是打造一所充满童心、童趣的美好学校。

正是在“阳光教育”的引领下,育晖如同一株向日葵,时刻充满活力与激情,这株向日葵所吸纳的“阳光”则如同温暖、积极、向上、多彩、公平、普适等教育元素,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影响力与精神生长力。这种生命力带给师生的是一个“快乐、智慧、多元”的生长空间,使得教师时刻拥有一份阳光心态,学生能够在阳光下幸福成长,培养出了一批批活力四射的“阳光少年”。

如今的育晖在各方面蒸蒸日上,学生日益增多,由最初的8个班,200多名孩子,发展到如今的19个班,811名学生。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硬件也再次迎来“更新换代”。在市中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校对教学楼进行扩建,教学楼由三层扩建为四层,学校大图书室和阳光剧场也相继揭开神秘面纱,足球场也得以重新翻建。今年9月,学校更是有了属于自己的食堂,师生们彻底告别了吃外卖和配餐的时代。

B向日葵课程体系面向“每一个”育晖学子向阳而生、向上向善

“用实干打造阳光教育,做努力奔跑的阳光追梦人,培养自带阳光、向阳而生、向上向善的育晖学子。”这是我们育晖人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要培养具有自带阳光的学生,必须依托有力的课程来实施。自建校以来,我们育晖的老师们就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摸索前行。

遵循面向“每一个生命”的原则,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最中央,实现每一个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根据学校文化和学生特点,我们学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素养,即:身心健康、学会学习、人文情怀,并构建了基于育晖核心素养的,以沃土课程、雨露课程、阳光课程三大类课程为支撑的向日葵课程体系。

这其中,沃土课程是基础型课程,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必修课程,主要分为国家课程、足球课程、心育课程三大类。雨露课程是拓展型课程,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主要分为学科延伸课程、博雅课程两大类。阳光课程则是研究型课程,指向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精神,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分为主题课程、班本课程两大类。

下面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阳光课程。

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培养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学校建校伊始便开发完善了主题月课程体系。现在学校主题月课程不仅形式多样,精神内涵也越来越饱满,每个月学校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其中3月为“感恩月”、4月为“读书月”、5月为“游戏月”、6月为“友情月”、9月为“敬师月”、10月为“爱国月”、11月为“足球月”、12月为“家长月”。

比如说,我们的“读书月”课程中,学校通过校园午间广播、“读书达人”评选、作家进校园、原创诗歌展示、学子讲坛、读书擂台赛、学生去书店为学校图书馆挑书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也就是在这一课程的引领下,走进校园,你处处能看到孩子读书的身影,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沁人的书香……

主题月课程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避免了教师开展班级活动的盲目性,学生在成长的同时,老师也在进步。以此为抓手,老师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本课程研究,“生命化教育的班本文化研究”也成为市级课题,得以顺利结题。

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们充分利用家委会、社区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摄影、绘画、观影、团体心理辅导等体验式学习。在班本课程的研究中,一个个流淌在学生、教师、家长中的感人故事逐步积淀并丰厚着学校文化,也在不断丰满着学生的成长路径。

C 十年如一日坚持足球特色写就一段郎茂山下的“传奇”

每次有客人走进我们育晖,第一感觉就是学校浓浓的足球氛围,从教学楼走廊的足球绘画、教室内黑板报,到足球教材、足球歌和足球操,再到专业的足球训练梯队……我们校园里的足球元素随处可见。

在育晖,全校每人都配备一个足球,从入学第一天起便跟足球交“朋友”,足球运动不再是特长生的专利,“全民皆球员”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说起我们与足球的渊源,那还得从十年前说起。学校建校伊始,标准化足球场的硬件优势,让烟文英校长眼前一亮。“这么好的场地,不开展足球运动,岂不是太可惜了。”

于是,作为新建学校的育晖小学确定了以规范办学为先,以足球特色发展为要的办学定位。曾经效力于四川全兴职业足球队的专业足球运动员马奎,作为学校足球的“灵魂人物”,成为育晖学子的足球启蒙教练。凭借较强的专业性,无论是慧眼识才、科学训练,还是开发课程、激发兴趣、广泛普及……马奎在育晖小学足球运动项目的发展与全员普及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自此,学校便踏上了“十年如一日”足球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人人参与的校园足球为突破口,逐渐走出了以足球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品牌特色之路。短短十年,学校已数次夺得山东省冠军,2016年,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校。

更为难得的是,足球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设计了一系列足球课程,形成了以足球为原点,语文、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群落。每位老师都从自己任教的学科出发,找到与足球文化的结合点,带领学生体验独特的足球魅力。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老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足球专题阅读”,探究足球运动员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诵读中国古代有关“蹴鞠”的诗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足球伴手礼,一个个精致的软陶作品,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开展足球logo设计大赛,一张张设计独特的足球海报,使孩子们感受着足球的独特魅力。音乐教师则带领学生编排足球宝贝啦啦操,孩子们在旋转跳跃中尽情享受着足球带来的欢乐,在跨界体验中,“玩”出了超越足球本体的意蕴……

最让我们育晖人自豪的是,十年坚持,积极阳光、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坚毅果敢的足球精神也已成为每个育晖学子的必备品质。一批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在育晖肥沃的足球土壤里破土而出,学校先后有16人入选鲁能泰山少年足球队等专业梯队,有2人分别入选国少队和国青队,还有1人进入中超一线职业球队。

有人说:“足球是兴趣的彰显,人性的坚持,意志的表达。”育晖足球运动的普及,让师生对足球产生浓厚兴趣,实现了全员普及,形成了价值认同。足球运动已嬗变为育晖师生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成了我们的“生命运动”。

D 修炼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必修课

学习在育晖已“无处不在”

书包,司空见惯,学生每天都背着它去上学。但电子书包听说过吗?在我们育晖,就配备了专门的电子书包教室,老师和学生都把它作为上课的必备工具。

有了电子书包,老师上课时,家长可以同步观看;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即时反馈评价系统,快速了解每一位同学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下,师生也可以随时登录学校阅读平台在线阅读……

育晖作为一所新学校可能底蕴不够丰厚,但“年轻”的育晖也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特别是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作为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前列。学校先后进行了网络云教室建设,新建了具有先进云录播系统管理的精品互动式录播教室,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全接入,更换了班班通最新互动教学系统,甚至图书馆借阅图书也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了学生自主借阅。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自主研发手机端“家校通”平台,包括“校博”“投票”“相册”“放学”“执勤”“办公”“体育”“微课”“直播”等应用模块。特别是家校通直播平台,提供了便捷接入、高清流畅、低延迟、高并发的视频直播服务。学校里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随时随地直播,家长坐在家里,打开手机家校通就可以同步观看,即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一个“学校管理智能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家校沟通便捷化”的“智慧校园”,在育晖雏形初现。

有了这些信息化的武装,我们欣喜地看到,知识在育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展,学习在育晖真的是无处不在。以学校搭建的“双线阅读启迪人生”网上阅读平台为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读纸质书,还可以课下登录学校阅读平台,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书,在线阅读和评论。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阅读需求,阅读平台每周都会更新书目。

更为难得的是,阅读平台还具有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不仅可以跟踪记录每一位学生阅读时间、阅读次数、评论次数、翻页时间、笔记情况等,也可以跟踪记录每一本书的受欢迎情况、书香班级的建设情况、学校学生阅读整体情况等。学校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每周评选“读书达人”,每月评选“书香班级”。

学校也一直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研究作为工作重点,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修炼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学校每位老师的必修课,我们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使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就连五十多岁的老教师都可以熟练地使用电子交互式白板上课。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比赛中,学校多位教师荣获信息技术整合课一等奖,并先后4次摘得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比赛一等奖。

正如学校校长王艳经常与教师们所说的那样,“当今社会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教育也必须面向未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对教师进行差异化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以培养更多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未来学子。”

(本报记者史春勇)

新闻推荐

槐荫区应急管理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厚植营商沃土 助推动能转换

“优化营商环境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从实抓好,不断提高应急管理队伍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今年...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育晖最美十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