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直流传着很多“良心”建议:千万别洗牙!洗牙会把牙齿洗坏,使表面出现隐裂纹;牙龈退缩导致牙缝变大,出现塞牙;牙齿松动等等。一天刷两遍牙,牙齿很干净,根本不需要专门去洗。这是真的吗?本期“身边的科学”栏目辟谣:这是假的!
洗牙在医学上称为洁治,是一种预防牙周疾病最基本而最有效的方法。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提出了爱牙八条,其中一条是:“为了保持牙齿坚固和牙周健康,最好每年一次洁牙。”
有些人洗牙之后,为何会出现不适呢?洗牙并不会导致牙齿松动、酸软、牙缝变宽等问题。发生不适的真正原因是牙结石和菌斑附着在牙齿表面导致的牙龈萎缩、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松动、牙根外露及牙间隙(牙缝)增宽等牙周疾病症状。
因为牙结石堆积在牙面上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们通常不太会有异物感。但是在洗牙过程中,清除牙结石占位时,牙缝瞬间就会暴露出来,没有牙结石覆盖的牙根也暴露出来,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觉得不适应,感觉牙齿酸软、松动,牙缝变宽。
那么,洗牙会把牙齿“洗坏”了吗?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普遍使用超声洁治,由于超声波洁治机产生特定频率的高能超声波,只对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色素有效,并不会损伤牙齿,使牙齿表面产生裂痕。健康的牙齿表面是一层牙釉质,是人体中硬度最高的,抛光用的橡皮轮材质较软,更不会对牙齿造成磨损。
我们只要一天刷两次牙,就能保持口腔健康了吗?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口腔不健康,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可导致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目前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水平颤动主要是去除牙颈部及龈沟内的菌斑,拂刷主要是为了清除唇(颊)舌(腭)面的菌斑。饭后刷牙,每天2-3次,有效刷牙至少3分钟。如果没条件饭后刷牙也要漱口,睡前一定要刷牙。牙齿邻面清洁要辅助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总结一句话:刷牙漱口用牙线。
然而,刷牙是无法去除菌斑钙化形成的牙结石的,在已经形成牙结石的情况下,就要到正规医院洗牙。牙结石含有大量细菌毒素,长期滞留会导致牙龈炎甚至牙周炎。一旦确诊为牙周炎,还要进行牙周序列治疗,而洗牙是牙周基础治疗之一。所以,一定要为自己的口腔健康负责,不要盲目排斥洗牙。总结一句话:洁牙护龈促健康。(来源/科普中国 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新闻推荐
结束客场与苏宁的比赛,鲁能马不停蹄进入足协杯决赛首回合的备战之中。明晚,足协杯决赛首回合较量将在济南打响,申花已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