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济南9月12日电粮食丰收后,如何再增产?记者从日前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了解到,与会各方认为通过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举,将“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的理念贯穿到生产、收获、储存等多个环节,可以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粮食生产背后是大量耕地、水、农资等要素的投入。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介绍,生产减损依然是大范围的、需要任重而道远的行动环节。特别是要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升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水平,做到生产过程减损。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调查统计,山东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亩产量可提高10%-20%,平均每亩可增产100公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亩均节水节电率分别可达24.3%和30.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之前的0.5提高到了0.64以上,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在此次会议发布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中,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共150名代表,倡议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需要全方位全链条发力。小麦机收是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的关键一环。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表示,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率分别达到97.49%、93.73%和78.67%。今年夏粮机收损失率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增加粮食产量125万吨。
与会各方倡议,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强集约、可持续、低碳的现代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产后全过程、系统化节粮减损,建设“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
目前,山东中储粮系统共安装4500个高清摄像头,28万个温度传感器,实时对粮情进行预警预测。中央储备粮综合损耗率从2%降至1%以下。除了“大粮仓”,适合千家万户使用的“小粮囤”对节粮减损也很重要。会后发布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中专门提出,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新闻推荐
9月9日至11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有关国家政府代表、世界粮食减损学界知名专家、相关跨国企业等300多...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