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唐俊
王爱国,1971年出生,1991年12月工作,甘州公路管理段电焊、车机维修工。参加工作25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一名技能超群的业务尖子和复合型电焊、车机维修高手,2015年,他设计的压缩热空气烤枪,获得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五小发明”三等奖,并先后被张掖公路管理局评为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
王爱国参加工作后,先是在山丹公路管理段负责锅炉、车辆机械设备的焊接和维修。从此,他与电焊、机械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缘。当时技术要求远不及现在严格,大部分焊口也不拍片检验,人们仅以焊口是否渗漏、成型是否美观来衡量焊工水平的高低。当时他接到一项维修锅炉任务,其中的水冷壁管焊接都是成排、间距极小的固定口,必须达到单面焊、双面成型质量标准,而且焊口还要进行拍片检测和100%的通球检验。这样的焊接要求,无疑是向每一名焊工提出了挑战。为了能够尽快提高焊接水平,顺利完成焊接任务,王爱国利用一台闲置废旧机器,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后,他就用气焊割开焊道,不断对钝边的厚雹间隙进行调整,终于摸索出最佳焊接参数,顺利地完成了锅炉维修任务。他的焊口全部通过通球检验,射线抽查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100%。这次施工,使王爱国真正认识到焊接在锅炉及机械维修中的重大作用和它的独特性,也令他对电焊、维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焊、维修工,就要打破常规,不断地学习、消化和吸收先进经验,敢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在此后的现场施工中,每焊一道焊口他都要比别人多付出两三倍的汗水,所有经过抽检的焊口,合格率全部达到了100%。
随着公路养护生产机械化步伐加快,特别是在以科技引领发展的今天,公路养护部门引进了国内外最先进的养护生产设备,这对于负责电焊、设备维修的王爱国来说,不仅工作难度加大,而且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使自己尽快掌握先进的维修经验及方法,更好地适应单位的发展需求,王爱国不仅自学了摊铺机、压路机、稀浆封层车等相关维修专业知识,还自修了《电子技术知识》《自动控制理论》等理论课程,在自己刻苦钻研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培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累积,王爱国在设备电气维修方面已成为专家能手,解决了养护设备、锅炉发生的“诸多疑难杂症”和生产中遇到的多项维修技术难题。20多年来,经他维修排除的大小故障数不胜数,全部得到圆满解决。同时,在不断的自我充电中,王爱国也很快成长为技术创新的领头人。
说起来,在大大小小的设备改造、维修中,最让王爱国自豪的是压缩热空气烤枪的设计组装。近年来,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路面灌缝作为一项预防性养护技术不断得到推广,但养护单位的灌缝工作都是采用小型吹风机和灌缝机配套使用,在使用作业过程中,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一是使用的小型吹风机压力不够,对缝隙内杂物吹扫不干净,职工劳动强度大;二是旧路面与密封胶的温差大,二者黏结力不强,部分单位采用喷灯加热的方式来减少温差,工序过于繁琐;三是春、秋季裂缝内含水量大,灌缝后密封胶容易剥落、起皮,从而影响灌缝质量;四是路面占道作业工序过多,影响行车安全。
为解决问题,王爱国绞尽脑汁,他从方案的制定、方案的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等多方面认真地进行了准备,进行反复检索、查阅资料,倾注了大量心血,设计组装出一台由发动机、压缩机泵头、液化气罐、加热烤枪等设备组成的压缩热空气烤枪,经过1年多的使用验证,改造后的热空气烤枪对裂缝两侧进行加热和清除裂缝间残存水份,增强密封胶与原路面的黏结力效果极其好,也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灌缝质量,功能先进、性能稳定,为单位节约养护费用10多万元。这两年来,不仅肃南、临泽、山丹等公路管理段派人来学习,酒泉、金昌等公路管理局都派人到甘州段来学习。
正是这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求知探索的“工匠”精神,促使王爱国成了行家里手,也正是他对技术工作十分痴迷,在节能、技改、创新上下工夫,使得他不断地超越自我,取得了优异成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延斌)今年的月日是第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月9日,由金昌市卫计委主办,金昌市疾控中心、金川区卫计局承办的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金川区长泰花园举行。市、区各级医疗机构医...
金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昌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