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张效元年龄:60岁职业:退休教师
说起自己小时候过年最想吃的是啥,60岁的张效元几乎想都没想:“当然是馒头!”
1958年,六岁的张效元随父母从济宁迁到垦利。当时正值全国饥荒,一家人整天吃不饱饭,只有到了年末的时候才有可能见到一些白面。“所以当时整天盼着过年,虽然不知道过年到底意味着啥,但那时我就知道过年可以吃上白面馒头。”
张效元告诉记者,他 8岁那年家里尤其困难,过年的时候连白面馒头都没有,母亲只是做了一些没掺野菜和草根的高粱面干粮。大年初一那天,父亲带着他跟小他两岁的弟弟去邻居家拜年,善良的邻居听说张效元家没有吃上白面,便从厨房端出了两盘水饺和两个馒头给他们吃。“当时我跟弟弟就盯着水饺和馒头看,眼睛都直了,嘴里一直咽口水。”后来,得到父亲允许的张效元跟弟弟狼吞虎咽地吃掉了两盘水饺。“虽然还是很饿,但却不舍得再吃馒头了,因为感觉一顿吃完太奢侈,所以我跟弟弟决定留到晚上再吃。”于是张效元和弟弟便像捧着宝贝似的把两个馒头带回了家。
还不到晚饭时间,兄弟俩就按捺不住要吃掉馒头的念头了,“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比一 辆 宝 马 汽 车 的 诱 惑 力 还大。”虽然如此,但是从小就被教导要孝顺的张效元兄弟俩还是留了一个馒头给奶奶吃,剩下一个打算烤着吃。张效元说,那时候家里没有暖气,每到冬天都会架炉子取暖,于是,他们便将火钳架在炉子上,把插了筷子的馒头放在上面烤。“我跟弟弟就蹲在炉子边,谁都不舍得离开,生怕一转身馒头就不见了。”兄弟俩不停地上下左右移动着馒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馒头表皮慢慢变的焦黄。他们不停地咽着口水,直到身边飘满了烤馒头的香味。“馒头烤好了,我们顾不上烫手,一人掰开一半。外焦里酥的馒头冒着香气,虽然很想大口大口地吃,但我们还是忍住了,一小口一小口地吃 , 希 望 吃 的 时 间 能 久 一点。”张效元说,那一年过年吃的烤馒头,是他一辈子难以忘怀的香。
(记者 刘未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济宁晚报记者韩峰 通讯员 王举庆) 7月30日,济宁22岁的男子王某在医院陪护怀孕妻子住院期间,因偷盗他人财物,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28日王某怀孕的妻子被车撞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