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许丽君实习记者王艳
“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圆圆的脸?金丝边眼镜?浓密的眉毛?”。8月7日,40名济宁市小记者团的小记者在芒果教育参与了软陶DIY活动,孩子根据爸爸们的特点,DIY出一款款栩栩如生的软陶爸爸。
指尖上的软陶爸爸
活动一开始,老师给小记者们讲解了有关软陶的许多小知识:软陶的由来及历史,软陶是如何由一块软软的泥巴变成美丽的软陶作品的。在认真听完老师讲解的有关软陶的小知识后,小记者们都开始按耐不住了,摩拳擦掌开始着手制作他们的软陶作品———我心目中的爸爸。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引下,选取不同颜色的软陶,然后用力搓动着五颜六色的软陶泥巴,直到把泥巴搓得又软又圆,再放在板上轻轻一压,最后用刀子画出一个弧形,软陶爸爸的脸部就诞生了。第二步是制作爸爸的脖子,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却难倒了不少小记者,有的把脖子做的又细又长,有的把脖子做的又粗又短,总是不合比例,孩子们不得不返工重做。最后一步是给软陶爸爸做头发,小记者按照自己喜爱的搭配选择头发的颜色,轻轻揉搓并用刀子在泥巴上雕刻出纹理,有的孩子给爸爸做了个大背头,有的孩子给爸爸做了个偏分头,还有的孩子给爸爸做了个大平头……不一会,“爸爸们”已经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小朋友们的眼前了。
软陶DIY创意随想
在等待软陶爸爸出炉的过程中,小记者用灵巧的手指配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手中剩余的软陶泥DIY出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软陶作品。“瞧,刚出土的小萝卜。”小记者兴奋地举着自己作品,瞧他们“陶醉”的神情和专注的样子,绝不亚于陶艺大师。
当小记者们的软陶爸爸纷纷出炉后,大家按耐不住好奇的情绪,纷纷围上去观看自己的成品,时不时的还比较下别的小记者的作品。虽然外表制作得并不那么精致,但是都和自己的爸爸有几分神似,孩子们也露出了幸福的笑脸。王鼎韬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软陶爸爸告诉记者:“爸爸的生日快到了,我想把做的陶艺送给爸爸做为他的生日礼物,爸爸收到肯定会很开心!”“陶艺DIY活动十分适合少儿学习,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是将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独立制作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有益于智力开发和提升创新能力。”记者在采访芒果教育的易老师说道:“我们希望陶艺是带领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虽然小朋友的软陶制成工艺品不能媲美大师的作品,但是在孩子亲手把软陶送给父亲的瞬间,家长们依然觉得很感动。”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损失超过30万,大部分是半夜被砸■本报记者王仰浩“好好的玻璃被砸烂了,到处都是玻璃片,市民乘车不方便不说,也影响咱济宁的形象啊!”昨天上午...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