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中瑞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神经内科主任,济宁市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济宁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首席专家、济宁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济宁市首届名医。任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预防预警组委员、世界中联睡眠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临床上擅长对脑血管病、各种头痛头晕、周围神经病、神经变性疾病及神经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
揭开脑血管性疾病的神秘面纱
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溢血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全世界公认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脑血管病的分类: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溢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是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青年人,是由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引起的;脑栓塞多见于有心脏病(如心瓣膜病、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心脏的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引起。
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首先是年龄老化。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会增长1倍,且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出50%。
第二个危险因素就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会引起脑血管病已经毋庸置疑,高血压不仅可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脑溢血),还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的发生;血脂增高是形成动脉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条件之一;而糖尿病则可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是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和酗酒。吸烟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增高5至10倍,酗酒更是诱发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四是肥胖,肥胖可使血脂增高,而高血脂又可引发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
五是遗传和性格。临床发现,脑血管病有家族聚集倾向,而这类家族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均比较高。性情急躁、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要比平常人高出数倍。
初建峰教授
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山东省卒中预防学会委员,山东省康复教育学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副主任委员。临床上擅长脑血管病及失眠、慢性头痛头晕等功能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是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年介入手术量500余台。
血管性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行走不稳、轻度偏瘫、流涎、语言不清、吞咽不畅等症状,但无意识障碍。症状一般出现数分钟到半小时后即消失,最长不超过24小时,但症状可反复发作。
脑血栓形成: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常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出现口眼歪斜、失语、偏瘫、偏身感觉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栓塞:起病急骤,如栓塞较大的血管时病人会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抽搐、甚至迅速陷入昏迷状态。亦可因栓塞血管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脑溢血:多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情绪激动时急性发病,表现的症状可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而有所差异,可有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口角歪斜、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于年轻人,起病突然,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头部炸裂样疼痛)、眩晕、颈硬、呕吐等,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
初建峰教授提醒广大患者,对于血管性疾病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一定要在6小时之内送医院进行抢救,切不可擅自做主给病人使用止血剂或其他药物,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张璇教授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病学博士,主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及山东省医科院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济宁市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市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副主任,济宁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济宁市总支主委。专业擅长脑血管病和帕金森氏病、癫痫、头痛、神经官能症、眩晕等疾病的诊治。
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
首先是控制“五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要进行一级预防,在科学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高血压人群要积极控制血压,尤其是H型高血压(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极易患脑血管病)。对于高血压,张璇教授提醒大家,有两个误区,需要注意。一是不头晕就不是高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常常误以为高血压等同于头晕,因此不头晕就不再坚持服药和治疗。第二个误区就是对降压药的认知问题,高血压是终身疾病,要终身服药。如果不坚持服药,会使血压高低波动,极易导致血管破裂,造成动脉硬化和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其次要关注血糖血脂变化,糖尿病可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血脂增高可造成动脉硬化,故对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者除了应接受有关专业的治疗、监测外,同时也应列为重点干预对象。
第三,老年人要生活规律,合理饮食。中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饮酒,避免肥胖,提倡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多样。
第四: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我们应该鼓励老年人进行适量的劳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机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同时,健康的心态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段。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防止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而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最后,张璇教授提醒大家,阿司匹林对脑血管性疾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如果没有产生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樊娜娜实习记者王艳“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为了让小记者体验生活,8月9日,济宁市小记者团在济宁市青少年宫室内举...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