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最后的贵族”孔德懋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9-16 01:47   https://www.yybnet.net/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孙丹青

听他们讲名人背后的故事

“出生在中国最大的贵族之家,却在风雨的锻造下让心上蓬勃起普通的平民情结,这该是93岁的孔德懋女士最为迷人的本色吧?”———摘自济宁作家李木生《最后的贵族孔德懋》一文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年,和往常一样,每到9月28日,包括曲阜、台湾在内的全国多个地方甚至是世界范围内,都会有无数华人代表通过各种形式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至圣先师。然而,这其中有一人的情愫和追忆显得更为特别,她就是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曾经拜访孔德懋并与其结为朋友的济宁作家李木生,就在他的博客及多种文学刊物上发表与孔先生见面时的文章。近日,记者专门联系到李木生,在与他交谈的几十分钟里,木生老师又重温起与孔德懋相见时的场景。从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因为世事造化所弄,孔德懋女士此生注定坎坷但又充盈,就像她的老祖宗孔子一样。

1

贵族小姐成“一介布衣”

据木生老师介绍,与孔子相似,孔德懋也曾在镶有三启六扇黑色大门的孔府大院中读书、写字,也曾饱尝过离乱时代的荣辱沧桑与颠沛流离。从“天下第一家”的大小姐嫁作人妇,却不幸在30岁时与丈夫离婚,此后高悬其头顶的孔子嫡裔之光环便被重重摔落。为了抚养4个子女,挖防空洞、从火车上卸石灰、下砖窑烧砖、扫大街、为人家洗衣服……她“什么都干,无一不干”。也曾在饥饿的岁月里,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昔日的贵族小姐就这样渐渐成为一介布衣。

尽管身处不足70平米的简居,尽管家中窄小的沙发都不能够盘腿,可九十多岁的老人依旧端坐在这样的沙发上,侃侃谈着孔子,脸上漾着熙和的神色。木生老师告诉记者,2009年6月一天的下午,他和小说家宋治国先生一起登门拜访孔德懋老人。当他看到七八平米的客厅没有空调,只有沙沙作响的风扇,而老人却不以为苦、泰然自若的神态时,他从老人神色里看出一份曾经沧海的澹定,让人有着等视生死的感动。

2

重回故土两度落泪

1979年秋天,62岁的孔德懋回到暌违已久的娘家曲阜,并下榻在出生地孔府。也就是在这一年,陪同孔德懋先生一起去曲阜的木生老师,曾经看到老人两度落泪,一次是在她父母的坟前,一次是找寻奶妈王妈妈的时候。

木生老师在书中写道:从兖州火车站下了车,她兴冲冲地走进童年的故乡。家还是那个家,却没有了认识的亲人和乡亲。曲阜的乡亲们也不再熟悉四十五年前嫁出去的这个女儿。怎么会是大脚呢?是从哪里来的农村老太太?冒牌的孔子后裔吧……这个“农村老太太”在众人围视之下,挥毫写下了贺知章字字含情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听过了“哇子”的啼鸣,看过了石榴荷花和腊梅,在父亲与母亲重新埋好的坟前磕过了头,孔德懋的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因为她一到曲阜就打听的那个人,还是没有找到。这个让她牵挂不已的人就是她的奶妈王妈妈。回忆起与王妈妈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年迈的孔德懋老泪纵横,她说自己是吃着王妈妈的奶长大的,后来又是王妈妈陪她去北京度过了一段最为艰难的日子。面对丈夫柯昌汾的粗暴无礼,一直生在礼仪之中的孔德懋手足无措的时候,是王妈妈挺身而起,站到她身边。记得那是饥荒袭击全国的冬季,独自领着4个孩子几乎难以为继的孔德懋,突然接到了来自曲阜偏远农村王妈妈寄来的钱和她亲自缝的棉衣、棉被、棉鞋,更是让她感动不已。

最后,在曲阜东边城郊地带,孔德懋打听到了王妈妈的消息,然而只是见到了她的后人,王妈妈早已不在人世了。

3

42年后与小弟喜相逢

在《最后的贵族孔德懋》这篇文章里,说到孔德懋与弟弟孔德成的感情,木生先生这样写道:“在她的心上,生根了90年的温情,几乎都是来自小弟德成。而小弟德成也就成了她一生的精神支柱———不仅是小弟承绪了孔子嫡传的威望、封号、权力与影响,还因为从小弟那里,得到了她人生最大最久的亲情与慰藉。”

童年时,孔德懋与小弟一起读书、写字,一起在孔府后花园里游戏,他们扒着孔府的东墙头往外长时间地张望,尤其在大姐出嫁之后,两人更加形影不离。据说,孔德懋17岁那年准备结婚的日子里,孔德成的饭量开始大减,而当亲眼看着自己的二姐穿戴起凤冠霞帔、坐进金顶的八抬花轿时,这个15岁男孩的脸上和心上浸满了凄凉。二姐走后的第二天,他便病倒了,病倒后的孔德成为自己起了一个字,叫“孑余”,让人顿感寂寞、孤独之意。

1949年,孔德成去了台湾,自此中华大地上孔子仅存的两个嫡裔便天各一方,并各自走着不同的路子。孔德懋74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堪称其晚年最幸福的事情,那就是在友人的安排下,在日本丽泽大学大讲堂她见到了分别42年的小弟孔德成。

2008年,小弟与世长辞,这让九十多岁的孔德懋痛心不已。老人至今仍十分怀念自己的弟弟。在她家客厅的一面主墙上挂着她与小弟在日本丽泽大学相见的大幅照片。另一面主墙上,还是挂着她与小弟、弟媳在台湾的合影。合影的两侧,是她的小弟专门为她书写的对联:“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

4

委托木生老师在老家找保姆

如同先人孔子,现年97岁高龄的孔德懋一生也谓“十有八九不得志”。她的母亲王宝翠就因为是正夫人陶氏的丫环,被父亲收纳为妾,一生只能处于挨打受骂的被欺凌的地位,并在屈辱与痛苦里早早离世。而她自己婚姻不幸,饱受折磨,等她离婚独自拉扯着4个儿女时,已经是贵族不吃香的新中国了。“苦乐参半,悲喜交集,圣裔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早已不再是纯粹血统意义上的传承,而是混合着贵族与平民生活、杂糅着家庭与民族命运的血脉。我甚至想,她生命的美丽与柔韧,更多得益于纷至的苦难与平民的元素吧。”在书中,谈及孔德懋先生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木生老师这样描述道,他说作为孔子的嫡系后裔,久经风霜的孔德懋依然保持着达观、泰然的心态,既有洞察世事的敏感,又有看透万物的智慧,高贵的出身、良好的家教和素养,以及后天修成的精神立场,都让老人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贵族范儿。

由于是多年的好朋友,前不久老人还托小儿子给木生老师打电话,说想在济宁老家找一个保姆,然而每月4000元的收费,让老人感觉有些承受不起,最终只好作罢。

(本文部分段落、字句参照或摘自李木生散文《最后的贵族孔德懋》)

孔德懋在北京家中向来访者介绍孔子76代嫡孙孔令贻画像

孔德懋与《孔子》主创合影

孔德懋与身穿戏服的周润发聊天

孔德懋与小弟见面合影

新闻推荐

因为喜欢,所以无所谓艰辛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赵豫在济宁市奥体中心体育场,记者见到了正在训练的李晓琰,虽然皮肤黝黑,但却十分健美。与一般“爱美”的女孩不同,17岁的李晓琰身...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开幕式 观看指南2014-09-16 01:46
评论:(“最后的贵族”孔德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