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面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当唱起这首歌,总能让我们想起一个人,那就是它的词作者,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乔老爷子。
1
写词:寻常人家一日必备之茶饭
乔羽,待人敬而不疏,近而不谑。浓厚的乡音铿锵有力,言词幽默有趣,加上他言语间的手势动感明快,第一眼就给人留下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印象。
乔羽幼时受其父文学熏陶,4岁时已能识字三千,《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读起来不觉费劲。小时苦读,很早便懂得了格律诗、乐府和古今民歌,由于博闻强记又有来自民间的禀赋,这些为他的歌词写作夯实了基础。乔羽青年时立志,写作小有名气。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给了他最大的学问,他常说,写作时的许多感受都来自于生活。
他将自己的才华用于写歌,但是在他眼里,写歌词并不是高贵神圣的创作。乔羽经常说:“我一向不把歌词看做是锦衣美食,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在他心中,带着淳朴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倒是最好的作品。
2
一生与“三”结缘
乔羽这一生有三个名字。第一个名字叫乔庆宝,爹妈起的,用了十八年,直到参加革命,他才自作主张,改名乔羽,这是他的第二个名字。第三个名字叫“乔老爷”,这在中国歌词界、文艺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乔羽自己的话说:周总理都叫我乔老爷。
说起来挺有趣儿,乔羽这一生不但有三个名字,他还有三个故乡:第一故乡,山东东平,这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八年。第二个故乡,济宁。十二岁那年秋天,乔羽考上了济宁中西中学(济宁一中),当时他的家就住在济宁一中对过东门里的财神阁胡同,在这里,原名乔庆宝的乔羽度过了难忘美好的少年时光。第三个故乡,北京。解放后,他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工作在这里。不仅如此,乔羽从事创作以来,已作过上千首歌词,有位评论家说乔羽作了三大国唱:一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写给少年儿童的;二是《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是写给老年人的;三是《我的祖国》,这是写给所有中国人的。因此他共有三个头衔:剧作家,他写过三个有名的剧本———《果园姐妹》《刘三姐》《杨开慧》;词作家,他写了一千零三首歌词;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他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十三年。如此说来,乔老爷的一生的确是与三有着不解之缘。
3
《难忘今宵》一气呵成
说到乔羽老先生的词,其间的故事一抓一箩筐。最有趣的当数《难忘今宵》。乔老说,当年写作这首歌词,前后用了两小时。那是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排练现场,当时总导演黄一鹤突然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晚会相映衬的歌曲,于是匆匆地来到乔羽办公室,开口便直接要歌词,“你马上给我写首歌词,春节晚会上要用。”乔羽当时很吃惊,“你说‘马上\’,什么概念?”“就是现在,我坐在这里等,写好就拿走!”乔羽眼见总导演急得不行,但是又无法当场写就,于是让导演先回,答应早上5点一定交稿。但是送走导演已是凌晨3点,而且事情来得太急,导演连要写什么内容也没有交待。这时,乔羽已经顾不及询问,他联想当时的晚会,大年三十家家团圆,人人都有美好的祝福,这应该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灵感骤来,疾如春雨。乔羽马上动笔,挥毫立就,“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大地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歌词情感深厚,道出了除夕夜所有中国人的心声。两小时内一气呵成,早晨5点,这首词准时交到导演手中。
4
孤独的老头儿
乔老笑对功名,淡泊利禄,乐观豁达。他平常爱啜几口酒,抽几口烟,也爱广交朋友。他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两段,上午闭门写作,谢绝来客来访。一旦投入写作,任何电话不接,任何人也不理睬,足见创作态度之认真。下午时间自由安排,或接待造访者,或找老朋友聊天,再或散散步。平日里喜欢钓鱼。他说,尤其喜欢雨中垂钓。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从他那儿,你可以领悟:许多原不曾经意的东西,原来有那么多学问;原来心灵真的可以不为浮名和积习所累,许多艰辛只需当时看开,以后便可作为谈资和玩笑。这一切,用乔老的歌词形容最好不过:“青山在,人未老”。
为了做好济宁当代名人的系列采访,作家李木生再次来到北京,拜访了老朋友乔羽,说到乔老的近况,木生先生表示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接受采访时一路走来颤颤巍巍、步履蹒跚,讲话时声音也不再洪亮如初,这次采访让他深切感受到老人身上的孤独。
木生先生告诉记者,知道乔老难于说话,他就坐在老人的旁边,握住他的右手,一条一条地向他说着事情。先说想念,说他春天里回老家时没能见面的遗憾,此时老人微微地点着头,模糊地说着“谢谢”。“我告诉他,早已约好并经他郑重首肯的《乔羽的文学世界》一书,也已经动笔,听到此,他突然举起右手在耳边,表示着自己的高兴。紧接着,我似问似叙地说:你的中国气派,你的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文学理论,虽不时髦却有着独到的价值,你一定会常常地感到着寂寞的吧?还有外界无穷的打扰,费去了多少时光,您一定会感着孤独与无耐的吧?”听到这里,乔老又是突然更高地举起右手在头上,表示着自己的赞同。
木生先生描述,多少年来,乔羽先生已然成为央视或者官员们的座上宾。但是,他却觉得这种“景观”,多少有些“被座上宾”的意味,老人的内心或者竟与这样的景观格格不入着,甚或还有着些许的寂寞与抵触。“我甚至以为,与这种景观恰恰相反,乔羽先生的思想与精神世界的底色,或曰基本倾向,始终执拗着一种平民做派。”木生先生说,在乔老64岁的时候,曾经向他透露过自己的人生计划,要用余生写好两部书———《我所看到过的人和事》与《中国美学:艺术辩证法》。但是,还没有动笔,数十载年华竟如流水一般地逝去了。“外界,或者干脆就是我们,对他的打搅与扰乱太多太繁了。邀请,活动,出镜,出行,种种,种种,就连睿智清醒如乔老者,也不能免俗,而让自己如此宝贵的生命无奈地耗费在热闹非凡里。”谈到写作被世俗叨扰的时候,木生先生似乎感同身受,不免慨叹:如果简化了生活,摒去干扰,于静寂里挥洒开自由的笔墨,那该是一种怎样的丰富啊!
乔羽和济宁作家李木生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访济宁脉管炎医院、脉管炎研究所、济宁市疑难病研究所■本报记者张志亮通讯员朱宝玉党的十八届...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