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山进通讯员魏司法何冬梅
“滑轮换好了吗?绞磨车可以启动了吧?”“行,赶快传输。”在电缆沟井口,施工人与施威的“秋老虎”对衡,正在敷设地下电缆,他们肩扛手抬,热得满头大汗。地下电缆每米重约10公斤,几十人要一起使劲才能把电缆放入电缆沟内。9月9日,在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指挥中心地下电缆敷设现场,来自国网济宁供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处的职工正在紧张施工。
据介绍,省运会指挥中心实行双电源供电,两条从110千伏文体变的10千伏线路出线,敷设地下电缆6000米,9月7日已经送电。而正在施工的另两条线路从110千伏学苑变出线,需要敷设地下电缆1万米。“省运会9月16日开幕,而电缆敷设工程必须要和市政建设配合作业。9月初,电缆沟才具备电缆敷设条件,我们必须10天内完成电缆敷设和T接,任务重,工程紧,为了省运会用电更加可靠、安全,我们必须加班加点。”送变电工程处经理宋强说:“我们抽调精干力量,采用歇人不歇设备的方法,争取提前完成任务,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电缆敷设,正在紧张进行电缆熔接和消缺工作,保证在9月12日前完成指挥中心双电源供电要求。”由于很多工作存在交叉作业,施工人员在放线前,要清理前期建设中堆积的建筑垃圾和污水,疏通一些堵塞的管道,承接此项工程的送变电施工队员身兼数职,昼夜不停布线、放线、铺设、焊接……紧张而有序地忙碌开来。几天来,该公司已陆续投入施工队员350人次,轮流上阵,竭尽全力保证尽早完成施工任务。施工地点处于太白湖风景区,一到傍晚,硕大的蚊子趴身上就不挪窝儿,队员们的皮肤都被叮咬得大包小包瘙痒红肿,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中秋夜,送变电工程处副总经理姚素刚还奔波在现场。他说:“习惯了,多年来都这样,天不明就得出发,像这样紧张的工程,晚上12点多回去很正常。前段时间,我师傅的儿子结婚,要我去帮忙,因为这个工程确实离不开,我也没能去,但师傅也理解!”
今年59岁的周银安再过几个月就退休了,作为本次工程的安全监督员,他工作认真,要求严格。为了这项工程,他和年轻职工一样日夜轮换工作,一直坚守在现场。他克服年龄障碍,进入到地下两米的电缆井中,亲自督查各种垃圾清除、污水清淤,严格地下通道的疏通验收,一样不合格,也不允许放线施工。周银安说:“能为省运会出一点力,是我一个电力老兵的荣耀,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保证高标准的施工质量向省运会开幕式献礼。”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李姣在全市深入开展“五城同创”之际,济宁高新区积极开展城市清洁工程,打造最美最清洁高新区,从解决群众关心、...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