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屈辱岁月里的学堂生活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9-06 01:5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孙丹青“我的少年时期,是在日伪统治下度过的。听老人们说:卢沟桥事变不久,日本鬼子就来到济宁。日军进城后,见人就开枪,有的全家人死于日军之手。只有极少数民族败类当了汉奸,门口挂上日本旗,才幸免于难。广大百姓吓得跑出城到乡下去‘逃反\’。”在一篇名为《屈辱的岁月》的历史档案中,回忆起当年日军在济宁地区掀起的腥风血雨,骆承烈曾这样描述:当时我才两岁多,父母抱着我跑。逃进一个村,听说鬼子来了,吓得再跑。有时跑的急,带不动几个孩子,就忍痛扔下一个。一些村的破屋里、柴堆中经常发现一些丢掉的孩子。

教日语的胖女人

骆承烈说,1941年,在城里白衣堂小学上学时,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同学之间的贫富悬殊。阔学生们上学有的有洋车送,有的有老妈子陪,下了课甚至有的学生要奶妈喂奶。他们夏穿绸衣,冬穿皮衣,和同学们一起玩时,也总是在别人上面当“王”,压迫别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有的是大地主,最阔的是那些汉奸子弟。穷孩子穿的很破,一个个骨瘦如柴。这些学生学习虽然刻苦,但家里常留下干活,缺不少课,也有许多人学习不好,经常见小伙伴们眼泪汪汪地离开学校,不是去做童工,就是去做小买卖,或回到家里看弟弟妹妹。因为学校里学日伪编的课本,很多人家不让孩子上“洋学”,沉寂多年的私塾又兴盛起来。这些私塾多在老师家里上课,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但上私塾要交不少钱,没钱的人家还是叫孩子上“洋学”。

因为搬家,后来骆承烈转到了一天门小学。这时他已上三年级,日伪政权规定的“日语”课也很重了。课程表上几乎天天有日语课。教日语的是个女老师,长得很胖,姓尹,学生都喊她尹肥猪。听说她男人干伪事,是日本翻译。她跟男人学了一点日语,走门子当上小学教师。当时日语教师比别的老师高一头,别看她的本事是现发现卖,在别人面前也神气十足。学生们都不愿学日本话,课程进度很慢,她经常考学生,每次讲课前都提问很久,叫学生背上次的课文。对背不上来的,用板子狠打手心,或打耳光。起初很多学生挨打,后来学生们相互“打电报”,许多人答得上来。日语老师又改为叫学生到黑板前面,面对黑板回答。别的学生帮不上忙,挨打的便多起来。“记得我有一次叫到前边,面对黑板,答不上来,吓得不敢伸出手时,忽然一愣,左边狠狠地挨了一个耳光。还未反应过来,又从右边打了一下,如此来回打了五、六下,打得眼前一片黑,心里难受,脸上很热,更答不上来。在黑板前站了一节课,回家病了一场”。

烟鬼与恩师

小学里也有认贼作父的汉奸、狗腿子。记得有一个姓张的老师,从来神气活现。讲究得出奇,也阔得出奇。学校里谁也不敢惹他,连校长也怕他三分。听说他抱上了日本人的粗腿,经常向鬼子送些坑人害人的情报。日本鬼子自然常赏他几个钱。有一次,见他穿衬衫卷起袖子时,胳膊上有个铜钱大的黑斑。又过了些日子,黑斑越来越多。后来才知道,当他做了坏事时,他主子(日本人)赏给他钱,还有“白面”等毒品,最过瘾的是打吗啡针。说是打一针觉得很痛快,但针眼附近的肉就死了。越打越上瘾,为过瘾就经常打。打常了,浑身上下肉都坏了,直到像狗一样地死去。

那时的老师们,当然大都是穷知识分子。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教书挣钱糊口,他们大多有正义感。当时“修身”课上,很多“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内容。小学生从来是老师说什么信什么,但许多老师讲到这些地方,尽量用别的内容岔开。有一位仲老师,上课时不得不讲课本,下了课偷偷告诉他们“这些说法不一定对”、“考的时候可以背课本,但不要真信它”。手工课上,老师布置学生在竹片上刻字,依学校规定,要刻政治性很强的词,当时分给骆承烈的四个字是“保卫东亚”,因为对日军的横行不满,他不愿刻这四个字,但没有理由换,仲老师告诉他一个法子。“我找到手工老师说,刻这四个字不好上颜色。于是改为‘春日融和\’四个字,‘春\’上绿色,‘日\’上红色,‘融\’上粉红色,‘和\’上黄色,表面上有‘日\’字,实际是‘春天天气好\’这样无政治内容的几个字。”仲老师经常告诉学生:“你们上学就是认字,字的道理懂不懂都行。道理是应付考试的,认了字才是自己的本事。”“这些话今天看来很浅显,随便的几句话,实际上代表铁蹄下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心声。我们听了他的话,不迷信书上的反动道理,不参与当时的政治,也是对日寇奴化教育的一种反抗。”骆承烈回忆说,仲老师的话使他少中很多毒,“我一直对他很敬重,直到后来当了教授,每逢回家时总要看望一下我的老师”。

新闻推荐

南池翠景园:高层小区非机动车乱停放成“硬伤” 开放式小区设计,何以保安全?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赵豫苏茜茜南池翠景园临近南池公园,与济宁一中分校毗邻,地处柳行路与环城西...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佳节“赶大集”2014-09-10 01:50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屈辱岁月里的学堂生活)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