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刘培生老人的剪报人生
■见习记者高晓彬
一份报纸、一把剪刀、一根胶棒、一支笔……三十多年来,刘培生老人用这些简单的工具进行着他所热爱的一份“事业”———剪报,并将剪报作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老人介绍,他亲手剪集的近30本剪报册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内容涵盖时事政治、养生保健、名人名事、人生格言等10余种,而在所有剪报册子中,一本关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册子却浓缩着老人对医院的独特情怀。
昨日,记者见到刘培生老人的时候是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诊科病房里。几天前,老人因突发脑梗塞再次住进了医院,记者看到,在病房里,护士正在为老人做检查,老人的左手还打着点滴,鼻腔里插着氧气管,当得知记者来意后,老人立刻从病床上坐了起来,将他的剪报册子从床头拿起来给记者看,记者翻阅着厚厚的剪报,发现整整一本剪报,全是从不同报刊里剪辑整理的关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报道,这些报道被分门别类黏贴在册子的不同页面上,记录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从建院到发展再到如今硕果累累的点点滴滴,其中,不仅有第一人民医院各个科室及主治医师的介绍,还有一些发生在医生与患者间感人的小故事。
当谈及为何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如此关注时,老人眼中闪烁出一丝深情,若有所思地跟记者聊起了他与医院的不解情缘,“2009年,我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回家途中,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恰巧刚到济宁,就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医院的医生立即对我进行了全面体检,体检后才发现我有心肌梗,立刻安排手术,在心脏上搭了三个桥,安了一个起搏器,手术过后,我的身体就慢慢康复了。让我感动的是,在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对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让我感到,这所医院不仅医术精湛,最重要的是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位病人都如亲人般温暖,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正因如此,让我决定从报纸上找寻关于这所医院的点滴,将这点滴用剪报的形式记录下来,每一次翻看,都会让我回想起在医院里温暖的日子。”刘培生老人一边向记者展示关于医院的剪报,一边比划着,兴奋地像个顽童。
站在一旁的刘培生老人的老伴看到丈夫高兴地样子后,跟记者说道,“这次住院是因为脑梗塞,8月26号早上突发病症,孩子带着他从汶上往济宁赶,走到半路堵车,可把我们急坏了。当时给第一人民医院打了电话,医院出动救护车,很快就把他送到医院,多亏医院,也算给了我家老头第二次生命!”刘培生老人点点头,“如果不是医院的救护车,我的命估计早就没喽。”刘培生老人的女儿听到这里后说,“这些剪报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入院第二天,身体稍稍好转,就让我们回家取剪报,尤其喜欢看《济宁日报》和《济宁晚报》,他觉得写的都是咱身边的人,说的都是咱身边的事,感觉特别亲切。”
剪报老人向记者展示他的剪报内容
新闻推荐
想供暖,阁楼也要安暖气 居民抱怨:阁楼多用作储物间,如此收费不合理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热力公司要求来鹤小区南区顶层居民:■本报记者赵豫苏茜茜近日,家住来鹤小区南区的居民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2210000称,在小区...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