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向暑假告别,全市中小学生昨日返校报到小学新生“懵懂”进入校园,家庭教育仍是第一位
■本报记者樊娜娜摄影记者刘传伏
今天,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们步入校园开始新的生活。8月31日是全市中小学生返校报到的日子,记者在城区多所中小学看到,各个学校都打出了“欢迎新生”的字幕和横幅。教室里,黑板上也写着“新学期新开始,欢迎你们上小学了”,同学们有说有笑,有着聊不完的暑期话题,对新学期充满了期望。
小学新生报到,全家护送入校
昨日上午,记者在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看到,刚入小学的新生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同下到学校报到,一起参观学校熟悉校园。校园里张贴了校园平面图、班级分布图以及学生的分班名单。“从明天开始,孩子要开始他的小学生活了,今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了。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他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所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重视。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们还为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学生家长张先生说。
开学了,对于教师来讲,他们关心的不是书本文具,而是孩子们在心理上准备好了吗?“初入一年级,老师、同学绝大部分都是陌生的,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问题,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班主任会耐心倾听孩子讲话,先消除孩子的戒心,也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忘记不安。”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的谢大队告诉记者,为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新生活,学校在下午的家长会上让家长详细地了解孩子升入小学需要注意的接送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转折生”如何进入新角色?
经过近两个月的暑假,新学期初期,学生容易患上“假期综合症”。对新升入小学和中学的学生,该如何进入“角色”呢?
谢大队说,不少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适应性练习,另外是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和提问;对新学期设定一个目标,家长要创造条件帮孩子实现目标;还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帮助孩子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初一新生要提前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特色,科学制定一个三年规划和目标;调整好生物钟,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高一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环境,是新的起点,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做好准备,生理上主要是作息时间的调整,而心理上要学会适应,再就是把暑假中相对散漫的生活状态做一个收拢。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每年都会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今年,学校“开学第一课”还是以安全知识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让学生不仅在上下学的路上、校内注意安全,同样在家里也要注意安全,促进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帮助学生“收心”,学校在如何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学习兴趣上给学生上“第一课”,给新的学期开个好头。
本报提醒
今晚,家长最好陪孩子看《开学第一课》
从2008年至今,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全国中小学生走过了6个新学年,今年仍将在9月1日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晚8点与全国中小学生如约相见,次日9点重播。与以往孩子们唱主角不同,今年首次将“父母”的角色引入了孩子们的开学课堂,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在家陪孩子共同观看。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这一课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参加《开学第一课》主讲嘉宾中,“童话大王”郑渊洁讲述关于“孝”的家庭小故事。青年歌手容祖儿为孩子们带来的故事从“妈妈从小就教育我,爱干净、爱整洁,就是最基本的礼仪”开始。“摇滚爸爸”秦勇10年前毅然退出舞台,只为陪伴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大珍珠,他们携手克服困难、相互陪伴、一起长大。在尾声环节———“强”,一群来自震后藏区的孤儿,讲述了自己在志愿者张家振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家乡、来到武艺班学习武术,并在这个大集体中逐渐摆脱阴霾、自强自信起来的故事。
人生第一程,父母陪你走过
新闻推荐
想供暖,阁楼也要安暖气 居民抱怨:阁楼多用作储物间,如此收费不合理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热力公司要求来鹤小区南区顶层居民:■本报记者赵豫苏茜茜近日,家住来鹤小区南区的居民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2210000称,在小区...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